清代的直隶口外地区是一个多族群混居地区。这里分布着民人、八旗、内务府包衣、内扎萨克旗蒙古、察哈尔八旗蒙古五个族群。清朝设置了盟旗、内务府皇庄和牧场、太仆寺牧场、礼部牧场、州县、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七个政府进行管理,由此又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单元。这套多重政府制是清朝治理多族群混居地区的惯用手段。
我国古代职官考核制度由来已久,从舜帝至清末历经约4100年,随职官的产生而生,又随职官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悠久且完备的体系。《中国古代职官考核制度史》从浩瀚的史籍中,梳理出其从萌芽(尧舜时期)至雏形(秦汉时期)、成熟(隋唐时期)、改革(宋金元时期),直至完备(明清时期)五大时期的发展脉理,从纵向上完整展现中国古代官
此次准备影印的共包括十部清代八旗满文家谱(含满汉合璧本),均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分为三册,以影印形式印刷。其中第一册为《他塔喇氏族谱》第1、2、3、4卷;第二册为《他塔喇氏族谱》第5、6、7、8卷以及《阿什达尔汉家谱》《辉和氏图籍源流考》《珠尔格特氏族谱》;第三册为《镶黄正黄镶白三旗苏完瓜尔佳氏家谱》《八旗赫舍里姓氏总辑
本从书为《近代华侨史研究资料汇编》的第四辑,在汇编、续编、三编的基础上,收录了有关近代华侨史的研究资料100余种,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华侨相关文献,包括华侨教育、华侨人物、华侨汇款、侨务行政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重点收录了珍稀侨刊10余种,如《华侨商报》《侨务》《华侨旬刊》《南大华侨》等重要刊物,文献来源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图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进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
本书包含《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和《古代廉洁制度典故》两册。从刊物的“历史”“案例”“专栏”“文化”等版块中精选出中国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和有代表性的廉洁制度案例文章,集辑成册。《古代清官廉吏故事》撷选了《廉政瞭望》30余年来发表的关于古代清官廉吏故事的文章,展现出中国古代著名清官廉吏“为士居官,清节凛凛”的信念与风骨。世代廉
回顾以往的有关宋代宰相(宰辅)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数成果仍然偏重制度性的研究、以静态的断代的探讨居多。而把人事与制度运作结合起来的动态研究尚有待提升,本书有鉴于此,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发展演变为线索,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宰辅个性特点、为政作风等因素,把握推动制度运行的人与事、情与境,窥探制度运作与人为因素的相互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洪杨革命时代、西法模仿时代、维新运动的初步、维新运动的反动、维新运动的再起、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等。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编号为10XZZ007,结题证书为20161607.全书分为9章,力图充分挖掘20世纪30年代广西自治中留学生群体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考察留学生群体与近代地方自治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为切入点,进而剖析这一群体与新桂系集团的互动状况及在广西治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作用,并探
本书主要围绕士人在南宋与江西这个时空坐标系下的历史梳理与分析,探讨了唐宋转型期视野下的宋代士人变化,对南宋江西士人社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历史考察,深入探讨了南宋江西士人社群的构建形式,构建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江西士人社群与南宋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同时,本书通过梳理《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江西通志》以及宋代士人文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