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论丛》汇集所有研究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成果,并倡导今古相参、中西互证;秉承视角多元、话题广泛、观点新颖的宗旨,力争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凡有关法律方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研究作品皆在刊载范围内,尤以精神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为采稿重点。第十二辑包括讲演录、刑法文化、法律文化原理、译林等特色栏目。
本书主要从“契约”的观念和视角阐释神圣罗马帝国的诸多帝国基本法,主要涉及1356年《金玺诏书》、1495年《永久和平条例》、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1519年至1792年基于帝国皇帝选举而产生的《选举让步协议》及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等。这些基本法律是为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在各方利益妥协的基础上而达成的,可
《法史学刊》是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专业性学术集刊。
本书由多家法学期刊、法律图书出版单位联合起草制定,经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推荐使用,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何海波教授执笔。本书内容包括引注一般规范、中文引注体例、外文引注体例三个部分,秉持遵循惯例、尊重作者与编者的原则,不仅对中文文献引用格式及法律文件、司法案例等特殊类型资料的引用规则作出细致规定,还对英文、法文、德文、意
法律人类学是一门试图通过法律来理解世界的学科,相较于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等学科,法律人类学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方法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法律人类学通过其跨文化比较视角与经验研究方法,构建了突破传统法学范式的分析框架,为通过法律理解这个世界提供了兼具理论纵深与实践解释力的研究路径。《法律人类学的范式》分六章
你敢相信吗?法学院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其实是“半成品”,一直不太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原因在于目前绝大多数法学院只能教给学生一套完整的法学“知识体系”,至于如何用知识解决问题及其背后的法律思维,法学院是不教的。理由是——不会! 这种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法学教育,随着向市场推出的“半成品”越来越多、行业内卷、竞争加剧以及人工智能挑
本书是对法律职业伦理进行全面介绍和阐述的教材。本书以现行的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审判伦理、检察伦理、律师伦理、公证伦理和仲裁伦理的基本内容,同时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范畴、基本规范以及与法律职业伦理有关的法律职业责任、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和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现有的法律职业
威廉•布莱克斯通爵士的《英格兰法释义》是法律史中关于英国法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本书试图在对布莱克斯通的问题意识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集中讨论布莱克斯通对英格兰法所做的体系化努力,并试图将这种体系化努力置于整个普通法传统乃至一般法律哲学的背景之中,从而最终廓清布莱克斯通在普通法传统和法律思想史中的位置。具体内容如下
本书是一部有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原书编者:布莱恩特•加斯(BryantGarth)|格雷戈里•沙弗(GregoryShaffer)。本书内容如下:第一编介绍,包括第一章法律教育全球化:批判视角下的反思。第二编法律教育改革的跨国进程,包括第二章战略性慈善与国际战略福特基金会与对法学院及法律教
北京大学法学院和国际法学院南北联动,创办《北大法学小课堂》,旨在将法学教师们平日在北京大学和全国其他法学课堂中给学生们传授的学问之道收集汇编,给初学者们提供一本可亲的读物。 本书力图打破信息差壁垒,涵盖了各个学科的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精华,从细致入微的备课讲义,到手把手教学的案例分析、主观题写作、模拟法庭培训,还有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