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6讲,涉及的经典作家作品包括《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宋词、元曲、四大奇书、“临川四梦”,以及《红楼梦》。
二十一世纪以来,茅盾研究在持续推进,每年都有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茅盾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错、混杂的景观,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特别是茅盾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恰恰是当下文坛所缺乏的。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都是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站在新世纪
本书汇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内其他高校、研究院所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设“专题研究”“综合研究”“学术史研究”“学人述评”等版块,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部分版块有名家特约稿,相关研究论述具有权威性和重要学术价值。“综合研究”栏目中的“文本与图像研究”“医疗文学研究”等处于学术前沿,具有鲜明的创
本书收录了严家炎先生在学术会议、高校等场合所作的讲演,主题包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起点”问题,“五四”新文化,丁玲、鲁迅、金庸等作家及作品。这些讲演实录,展现了严家炎先生的人格力量,也折射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时代进程。
全书共分四个小辑。第一小辑“美学与文体的对话”,着重研究当代文学的美学建构与文体创新。分析了长篇小说的诗性构建、短篇小说的智慧及文本的美学品格,展现了当代作家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同时,开辟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第二小辑“记忆与时代的交汇:东北叙事与个体书写”,聚焦于新东北作家群以及迟子建、津子围等东北作家的文学创作,深入分
本书以名家对话的形式呈现、记录作家马识途的文学创作经验,由此深入挖掘作家马识途在自身创作道路上的阅读体验与文学观念,以及对当下文坛、作家创作、时代变迁的切身感悟与深入探索。作品着眼于作家之间的文学互动,在交流与碰撞中梳理创作思路,思考文学本身,钩沉文坛往事,探寻文学发展之路,由此展示老作家独到敏锐的眼光,不仅对了解作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质态的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湘楚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等,它们同特定区域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情、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这些区域文化对百年中国文学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作品的人生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
本书稿为“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系列丛书中之一册。全书分“人间诗意”“锦绣文章”“剧坛春秋”“小说天地”四个部分,将中国历代具有源头性的和尤其能体现中国文学特征的作品置于诗歌、文章、戏剧、小说四种体裁之下,既高度关注文学自身的变化规律,又充分揭示在文学演变与朝代更迭、政治变化相重叠时,后者对前者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书
《辽宁文学蓝皮书(2023)》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以弘扬新时代辽宁振兴风貌、全力打造文学辽军、培养辽宁青年作家队伍为主旨,遴选辽宁部分优秀作家最新原创作品集结而成的一部优秀力作。本卷集中展现了他们的文学评论作品。《辽宁文学蓝皮书(2023)》共20万字,收录了评介2023年辽宁优秀文学作品的学术文章,代表了辽宁省文学评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