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
本书是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讨论《诗经》语言的作品,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探讨《诗经》的来源、作者、集结过程、在先秦的作用,分析《诗经》语言的性质、词汇、文字、句读、用韵和注音,评述《毛诗传》《诗集传》等书籍,编写明清学者《诗经》研究提要十余篇,综论历代《诗经》语言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本论文集是作者数十年研治《诗经》的成果,是继
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关节点的河西走廊,曾孕育光耀千古的丝路文化。明末清初以来,盛行在河西走廊、为广大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教化文本宝卷,学术界将其称为“河西宝卷”。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其作为丝绸之路文化及其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文学、文化和文献学价值。20
本书以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存在的神话叙事现象为对象,尝试通过神话叙事理论的阐释与小说文本神话叙事批评实践的结合,理清一个重要问题,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神话资源,如何在当代小说中实现创造性的转化。这一方面表现为神话叙事资源介入了当代文学理论变迁,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当代作家从主题表达、叙事内容、叙事方式等多个层面
“唐诗之巅”丛书,以“读懂诗仙李白”“读懂诗圣杜甫”和“读懂诗佛王维”分作三册,把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叙述和作品欣赏结合起来。唐朝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更是文化高度开放、国人意气风发的黄金时代。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讲解让读者从他们的生平和作品中去追寻伟大诗人的歌声和背影,领略鼎盛时
元代《诗经》学是观照和理解经学变革的一个切入点,而由于长期被“羽翼朱传”和“积衰”等标签所遮蔽,其价值尚未被学界深入挖掘。本书关注元代《诗经》学著述“经史互证”“经传辨析”“诗序变改”等注释策略,概括出诸如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易学与心学融入经学阐释、经学区域性特征凸显等元代《诗经》学的宏观实质,探寻其在经学与哲学实践层面
《陈维崧诗歌研究》包括绪论、正文与小结三部分。绪论部分考述陈维崧诗版本及存诗情况,综述陈维崧诗歌研究现状。正文六章,包括“阳羡的地域人文与陈氏家族””陈维崧交游考述””陈维崧诗歌的思想内容””陈维崧的乐府诗和古近体诗研究””陈维崧诗歌的唐风宋调”以及”陈维崧的诗学理论与批评”,主要从陈维崧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裁、风格
明代贬谪诗的主题取向,或抒发孤闷、思乡、叹老之怀,或表达用世、愤世之心,或书写酬赠、安闲之意,或咏史纪事、记写边地风物等;创作特征以感伤为主基调,具有情真意切的抒情指向,多元的创作风格,少有的理趣、豪直,表现出延承与发展兼具的特点。明代仕宦文人的贬谪心态,或孤独感伤,或漂泊思乡,或忠心不遇,或恐惧不安,或乐闲崇道,呈现
本书以“思潮”、“现象”加“理论问题”的形式,梳理了1978年以来中国新诗40年来历史的发展过程。结合作者本人的“记忆”、“经验”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书分为五编,相继涉及80年代诗歌、90年代诗歌、女性诗歌、“新世纪二十年”诗歌现象、诗人创作和“新世纪诗歌理论问题”共五方面内容。在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的过程中,40年来中国
本书包含上下两编,分别从当下感与形式感两个层面,探究中国当代小说家的叙事自觉。所谓的叙事自觉,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文学意义、价值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追求。小说家的叙事自觉涉及诸多方面,难以尽数罗列;其中,对当下情境的体验、对小说这一形式的理解至关重要,我们可称之为当下感与形式感。当下感与形式感的关系可描述如下:首先,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