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英雄乍起,才俊繁斗。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跌拓起伏,群情激荡。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无出其右者。政治高手看到的是权谋诡计,文人骚客看到的是大江东去,忠臣良将看到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贩夫走卒看到的是借东风气周瑜,正所谓,你刚唱罢甘露寺,我又登场定军山。他关乎
民国时期正值文学改革大潮流,传统文学渐渐变得不受重视。不过源于民间的词因为文字比较通俗、内容以男女情爱为主,符合当时提倡通俗文学的思潮,而得到了不少重视。当时出版的词集注释大增,由清代及以前的不足30种,在不足40年间大增至接近100种。这些注释虽然多是当时的教科书或普及性读物,却是研究民国学术的重要研究材料,值得置放
《词学(第五十三辑)》依照集刊体例,设“论述”“考辨”“书志”“年谱”“文献”“论词书札”“词苑”“丛谈”诸栏目。主要的论文部分收录了词学研究领域最新的一批研究论文,涉及词体词调词律、名家词研究史接受史、历代词发展与词学史等方面的内容。考辩、年谱栏目刊发有关词人生平行迹的文章,书志栏目聚焦词籍版本,文献与论词书札栏目侧
本书聚焦于黄梵二十多年来关注的诸多现代诗问题,触及现代诗的全视野,涉及近三十个现代诗议题,小到生活中暗藏的诗意踪迹,大到诗在文明中扮演的角色,诗的技术与伦理等。黄梵通过抽丝剥茧的思考,深邃的直觉性洞察,以体贴精微的清晰表达,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启发性的看法,涉及现代诗成熟要面对的种种难点。比如,对汉语新诗而言,新诗的现代文
本书借用西方叙事学理论解读当下中国文学现象,立足叙事伦理的理论视域来审读当代中国小说的残疾书写,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作为解构主义叙事学的一部分,叙事伦理对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在叙事伦理的视域下,对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研究,主要是以“故事伦理”“叙述伦理”“接受伦理”三个维度的叙事伦理为理
《两宋词人舞事》为社科基金项目“宋词与舞蹈之关系研究”的结项成果,亦是作者刘航教授的遗著。作者考察两宋词人与舞蹈有关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词人参与舞蹈表演的主要方式,日常观舞情况和观舞的侧重点,词人与歌舞伎的感情和塑造的舞女形象、歌舞曲的创作情况、描写舞蹈的词作的侧重点和艺术手法、观舞词所反映宋代舞蹈文化的深广度,等等
《莫砺锋讲唐诗课》不是一本普通的诗词赏析集,而是一次由顶尖学者引领的唐诗深度之旅。南京大学资深教授、百家讲坛诗歌唐朝主讲人、古诗词研究大家莫砺锋教授,以其四十余载学术积淀和独特生命感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唐诗山河的最佳观景线路图。 这本书中,莫老师像一位亲切的向导,带你轻松走进李白、杜甫的诗意世界。没有晦涩的学术术语
《通灵宝玉与玫瑰花蕾<红楼梦>中的导演课》是徐皓峰对《红楼梦》的独特解读。作为作家兼导演,他凭借深厚的文化研究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从文学与电影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这部经典。书中,他不仅梳理出全新的人物关系与荣宁二府的另类样貌,还将曹雪芹与希区柯克等世界电影大师作比较研究,揭示《红楼梦》的艺术高度与创作原貌。通过细节捕捉
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是风靡华人世界的红楼梦公开课主讲者,曾出版《大观红楼》系列、《诗论红楼梦》《红楼梦立体人物论》等脍炙人口的学术著作,本系列将欧丽娟教授一百七十多讲的红楼梦公开课逐字稿整理出来,打造成更为面向大众的以红楼人物为中心的“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以此系列泽惠红楼梦的爱好者。 全书系根据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
本书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经典名作《春江花月夜》为主题,通过诗、画、文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盛宴。插画师以细腻的笔触为每一句诗创作了精美的插图,将诗中的春江、明月、花林、夜色等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带领读者沉浸于诗画交融的唯美意境中。书中不仅收录了诗词原文,还附有注释、翻译和导读,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