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乔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是近几十年来一战起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甫一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作为20世纪优秀的国际关系史学家之一,乔尔在书中全面分析了这场深刻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如何爆发,研究主题既包括七月危机、战前的联盟体系和外交方式、军事战略及指导思想、军备竞赛以及国内政治的影响,也包括对帝国主义竞争和经济动因
著名军事专家徐焰将军从战争要素及战史发展的角度,专业客观的史学视角,重新品评了发生在一战战场的血雨腥风。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战争、战役背景加以连接梳理,对战争进程进行必要叙述的同时,对比战争双方实力、战术素养及后勤保障和武器装备等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历史图片与纪实油画的结合,从视觉上真实再现了战争场面,胜利与死亡,血腥与
★这是一部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一战史,用跌宕起伏的战争主线把德军兵败马恩河、毒气肆虐伊珀尔、坦克首秀索姆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美军血战阿戈讷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战役片段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全景画卷。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首先概述每一年的总体形势与突出特点,然后分成小节,详细叙述各年份的主要事件。同时,书中还穿
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已在拿破仑战争后享受了百年和平的欧洲没人意识到,这次乏人问津的刺杀会在一个月后引爆一场席卷全球33个国家、波及15亿人口的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在有形战场上,战火从欧洲燃烧至亚洲和非洲,从陆地燃烧至天空和海洋;在无形战场上,战火点燃
*次世界大战,也称大战,4年中有30多个国家宣战,这是*次席卷世界的工业化战争。这是一场人类的战争,更是一场反人类的战争,无论出于自愿还是义务,世界各地大批男性奔赴战场,留守家园的民众则积极填补他们在工农业留下的空白。尽管战壕里、海洋上、天空中充斥着死亡与杀戮,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创新的战争,战略战术、交通运输、武器制
百年前的一战,欧洲之殇,举世皆知。可是,中国在这场大战中的牺牲身影久被遗忘。作为企鹅中国特辑纪念一战百年之作,本书聚焦20世纪初叶一战中有关中国但鲜为人知的风云变幻,再现从东亚返归西欧参战的欧洲人,以及中国人约14万奔赴法国、比利时等欧陆战场,约20万在俄国支援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华工经历。彼时,青岛竟是一战在东亚的*战场
《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是约翰·托兰唯一一部书写一战历史的作品,在其作品谱系中具有极为独特的地位。全书将视野聚焦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战争形势变化,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前决定世界命运的关键时刻。作者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即1918年,发生的战事和一战参战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为主要线索,讲
艺术家玛丽娜·阿马拉尔利用数字技术,为约200幅与1850—1960年世界历史相关的黑白照片上色。历史学家丹·琼斯则将它们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从拿破仑三世和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一直讲到核武器试验、古巴导弹危机和航天时代开始,生动记录了帝国的兴衰沉浮,科学、工业与艺术的日新月异,战争的悲剧与和平时期的政治,以及缔造历史
《改变世界的大事件》由英国历史专家菲利帕·格里夫顿(PhilippaGrafton)编著,文章均出自专业历史学家团队和事件亲临者之手,详尽记录了那些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并评价了其在物质、文化、社会或经济层面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滑铁卢战役、1789年美国第*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就职、女性争取选举
从北美大陆到江户时代的日本,从中国东北到非洲南部,十七世纪的人类世界经历了一场空前广泛而深重的浩劫。面对饥荒、瘟疫与革命,大明王朝、奥斯曼土耳其、莫卧儿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传统强权纷纷陷入动荡,但定义了现代文明的新思想、技术与制度设计也开始在荷兰、英格兰等地萌芽,人类历史的命运在一系列的“创造性破坏”中走向关键的分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