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4辑收录有11篇文章。从整体来看,本书对民国时期各党派、军阀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斗争均有论述,对民国时期青年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斗争及发展亦有描述,对民国时期大学科系的建立和演进也进行了论述,还对李顿调查团、长江中游的新淤洲地的开垦等进行了研究,涵盖民国时期政治、社会、文化研究的多个侧面,能够提
本书聚焦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这段历史。这六年间,中国国内由动荡纷争到团结御侮,日本由侵占中国东三省走向全面侵华,美、英、苏等西方大国的对华对日政策不断调整。作者对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线索、历史事件与人物做了分镜式描述,从一个更加全面、更为系统的视角,展现了那场恢弘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到底是如何打
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长期、系统开展对华情报调查,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包括个人踏访、满铁调查、兴亚院调查、其他机构团体调查等诸多形式。调查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留下卷帙浩繁的见闻录、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研究专著等档案文献,客观上为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及中日关
由各种核心概念构建形成的中国近代史话语体系,反映出研究者的历史观和史学特有的教育功能。本书考察了近代以来历史教育界对于面向大众的中国近代史话语体系的探索与构建过程。就自1912年以来中外学界形成的四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体系及其核心概念、基本观点进行了评价,点评其价值及不足,最后阐述为什么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调之一,论证了
廖大伟,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健,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本书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之一。以于文史哲全文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近现代史学术论文为案例,邀请论文作者撰写论文写作方法和反思等经验谈,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撰写论文提供参考,提升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水平和写作能力。本书价值在于,所收录的论文作者均为中国史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仓惶出逃。怀来知县吴永仓促接驾,却应对有方,受慈禧宠信,奉旨办理前路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一路上狼狈不堪,逃至如今河北怀来县,知县吴永仓促间迎驾,受到信任后随扈西行至西安。两宫西狩,吴永亲见往返情形,亲闻行宫琐事,熟知内情。
本书为学术集刊,由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编,为2025年第1辑(总第6辑)。发表2024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近现代文献整理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十余篇,分为“革命历史文献研究”“专题研究”“民国文献整理研究”等栏目,涉及民国时期出版、文学、史学、新闻学等学术领域,总计约二十余万字。希望借此进一步加强革命文
本教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教材项目成果,本教材对应“纲要”理论课程教材相关章节,融入学校、地域与行业教学资源。因此,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1.同步性。在章节上与理论课教材一一对应,有利于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同步开展。2.契合性。本教材融入了校、地、行业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高度契合,避免了实践课与学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等。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庚子勤王问题加以详细的阐释,深入分析了趋新各派以及海外华侨、外国来华势力、地方督抚、秘密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确证了以康有为为主导的保皇会在“庚子勤王”这一晚清政局重要事件中的历史作用,细致描述了保皇会的组织状况、活动过程及结果,全面、生动地阐释了“庚子勤王”运动之于晚清政局变化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