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但相比于其他许多书法家,历史上对他个人生活、仕宦经历的记载却不多。本书立足史料,梳理挖掘,描绘了柳公权人生中的重要节点,梳理柳公权的家世背景、生平经历、艺术活动,行文流畅,娓娓道来,结合唐代与柳公权有交集的其他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与交游活动,展现柳公权的一生。书中对柳公权的书法成
清代满族诗文创作蔚为大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截取道光元年(1821)到五四运动(1919)近百年间涌现出的满族诗人群体及其诗歌创作作为观照对象,力图多侧面、多角度呈现近代满族诗人群体的创作风貌。文化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基础,首先梳理满族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发达的理学和众多的文化家族,为探讨其文学发展奠
《光与热的奉献——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学家的故事》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一本文集。书中描述的是研究所通过国家战略使命牵引,在红外与光电科学技术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科学家的故事,集中梳理并刻画了研究所的两院院士、专家、中青年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的群像。本书通过采集科学家们和创新团队的成长历程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这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辛勤奉献、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坚忍不拔,为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头顶光环的科学家离我们有多远?他们是如何成为科学家的?科学家是怎么工作与生活的?怀揣理想的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这本贴近生活、契合大众
本书分为“北宋”“南宋”两部分,讲述李清照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的经历。包括李清照的出身、关于李清照母族的几种说法、李清照的婚姻等,对李清照的生平做了详细概述。文稿中还涵盖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所有作品,并配以解析,包括《浣溪沙》《一剪梅》《蝶恋花》《怨王孙》《小重山》《行香子》等。文中也将李清照的词与晏殊、晏几道做对比,逐词拆
本书是一篇记述“茶圣”陆羽生平的传记。从陆羽三岁起在寺庙生活、十一岁逃离禅林到戏班做伶人、十三岁经竟陵太守推举改而去读书修道、二十九岁在湖州结庐隐居写下自传,以及创作流传后世的《茶经》等,作者都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除陆羽生平记事外,作者还对陆羽的“朋友圈”以浪漫诙谐的笔调加以描述解读。诗圈、茶圈、禅修圈、书法圈皆有他的
乐毅,子姓,乐氏,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之后于赵国逝
本书主要介绍孙膑的生平及参加的重要战役。孙膑,生卒年不详,字伯灵,原名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菏泽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一说今山东聊城阳谷东北),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涓为魏惠王将军,恐其贤于己,诳其入魏,处以刖刑而黥之,使其不得用于世。孙膑
本书是《苍凉的背影:张之洞与中国钢铁工业》的姊妹篇。以盛宣怀为主角,以汉冶萍厂矿的发展兴衰为研究对象,依据档案史料,全面记述、考证和辨析盛宣怀自接办汉阳铁厂起,由官督商办,组建汉冶萍股份公司,至其去世止的汉冶萍厂矿的基本史实。本书以广阔的视野,深入细致的史料发掘,全面梳理了汉冶萍在外部压力和内在矛盾交织下求生存、图发展
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六十年来丰富的写画生活。作者选取人生的若干片断,用速写方式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文中配有图片及相关的写画作品。读者将会从中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感,进而了解到作者走着一条不同常人的艺术追求之路。 写画作品包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电视专题,电影美术,影视广告,策划文案,艺术论文,采风笔记,书法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