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哲学资料集》(原题:JapanesePhilosophy:ASourcebook)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发行,为英语学界最具权威的日本哲学文献。本书内容包括:导论、日本儒学及佛学思想、日本神道与国学思想、现代日本哲学(如:京都学派)、以至当代日本哲学思潮等。涉及的哲学家包括:空海、道元、法然、亲鸾、藤
本书是印度教大师、印度著名学者斯瓦米·尼基拉南达(SwamiNikhilananda)撰写的近代印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辨喜的生平与思想传记。从早期岁月,到行脚四方的生涯,辨喜的一生虽然不长,但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颇大。本书将辨喜的思想与人生历程结合起来,展现了其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加入了许多人对他
近代的超克是日本思想史上的著名公案,它作为问题提出,缘于1942年日本《文学界》杂志召集的同名座谈会和《中央公论》杂志召集的世界史的立场与日本座谈会。战后,这一问题成了日本知识分子自我批判和反思的重要思想课题。 日语近代一词,约略相当于汉语的现代;近代的超克,相当于对现代的反思或对现代的超越,意为超越英美所主导的资本主
《心之所向》系统梳理了印度现代哲学家室利·阿罗频多不同时期的笔记、书信、草稿、演讲稿等翔实可信的di一手资料,讲述作者作为一个人在生命不同阶段的思想和情感,将圣还原到人,从而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位印度圣哲的生平和思想。全书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室利·阿罗频多更正他的传记作者和其他作家对他的
本书是一部心灵哲学类的文集,是克里希那穆提的精华之作,本书中大多篇目都是从对大自然的描写开始的,很多读者不仅仅把他当作一位哲人,而且还是一位诗人,这些描写可以令人整个身心都宁静下来,由直觉指引着融入下面的内容。本书是唯一一部记载了克里希那穆提孑然独处时的
喜马拉雅山不仅是世界上海拔zui高的山脉,同时也是冥想圣地,静心之巅。 本书记录了斯瓦米·拉玛与那些隐居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瑜伽大师、高人和隐士相遇,共同生活并向他们学习的传奇经历。这些大师们不仅包括大名鼎鼎的甘地和泰戈尔,还有各个流派的瑜伽领袖。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心灵之旅,带领读者探索如何通
《因明入正理论》由陈那的弟子商羯罗主造,玄奘于647年译出。译场中诸弟子根据玄奘的译讲作了注疏,初有神泰、靖迈等前辈的注疏,后有文备、文轨等人的注疏。窥基的疏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础上写成,但未全部完成,似喻能立不成原文以下由弟子慧沼续成,被尊称为《因明大疏》。本疏在晚唐时便已在国内佚失,1895年,杨仁山从日本取回,189
本书收录印度智慧瑜伽传统的当代觉悟者沃尔特齐尔的23篇文章,其中有18篇发表在印度的zhu名季刊TheMountainPath(《山径》)上。这些文章的写作初衷,是回答人们对于智慧瑜伽的修习普遍存在的困惑,而种种困惑的根源在于不认识真我。初看起来,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涉及一个人的内在探求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面,
本书稿以江户时代中后期的日本仙台藩为背景,介绍了该地设立西方书籍学习机构、梳理兰学知识网络、改革学制等一系列举措,旨在突出当时的代理藩主堀田正敦在引进兰学教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对于我们了解日本的“西学东渐”,更全面地看待其近现代社会的形成有着现实意义。作者长期致力于日本江户思想史、教育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
本原题为翻译作品。原书为古印度哲学著作,主要从缘起的理论出发阐述了万物生灭的过程。书中着重论述缘起之理,反驳了万物的自性与不依靠其他因素而独立存在的之说,从而让读者形成了万物相依相存的理念。通过缘起、性空之理的建立与论证,向人们提供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即在缘起性空理论的指导下,珍惜自身与自然、自身与社会的关系,鼓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