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主要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章以西藏神话与早期文物岩画等为研究对象。第二章从藏区吐蕃艺术遗存、摩崖石刻、造像、毗沙门之族属。第三章将10-13世纪作为新时代汉藏多民族文明的复兴与交融时期。第四章重点放在对西夏文化的桥梁作用的研究上。第五章考察了元代汉藏多民族艺术的气势与张力。第六章重点考察了塞外草原连接华北京畿腹地之间
布依族摩经文字已经构成独立的文字体系。它在文字使用上的个体性、不统一性,正好体现这种文字的原创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摩经文字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布依族摩经可以说是布依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从中可以窥探很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理应受到广泛关注和足够尊重。《中国西南布依族抄本文献丛刊·罗甸
《中国西南布依族抄本文献丛刊·望谟卷》(10卷)影印出版的是望谟布依族资深摩师黄道龙、蒙炳生、黄庭志、罗云等老先生收藏多年的摩经文本,经过年的代代传承,如今收集会聚,极具经典意义和出版之价值。书稿在主编汪文学、龙海燕、鄂启科的编纂整理后,将零散布依摩经资料汇总,逐一呈现在书稿之上,成布依族抄本文献体系,可供后人阅读、研
《元朝秘史》,又称《元秘史》《蒙古秘史》,为13世纪形成的、以编年体形式记述蒙古族发源、发展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的历史文献,原典未能流传至今。明洪武年间,有被称为《元秘史》的宫廷刻本,十二卷,用于教习蒙古语。永乐初,此本被当作史籍抄入《永乐大典》卷5179—5193,由十二卷改为十五卷,题名改为《元朝秘
本套书由12卷本组成,每卷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蒙古秘史》文本影印部分。作者在文本。上添加了详细的分段序号、行号、索引,以便读者和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查阅引用相关内容;第二部分为《蒙古秘史》蒙古文复原部分。作者用词根按照现代蒙古语正字标准复原,后缀用其能够表示独特语法意义的形式复原的新方法进行了复原;第三部分为《
本书稿为吴永章教授数十年工作成果之大集。书稿研究集中在南方古代少少数民族之文化、发展、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等领域,均为已发表,并在学界具有较高参酌度的佳篇。写作从研究内容到思想,都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内容包括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中国南方民族史志要籍题解,鄂西地区民族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是藏族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出生于安多,成名后常驻北京,为藏、汉、满、蒙古、土等中华民族兄弟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贡献。其精深的文化和文学造诣为其后历代学者所称道。作为清帝御前行走,他曾参与章嘉国师主持的《五体清文鉴》《满文大藏经》的翻译和编纂工作,个人也有文学、历史、哲学、逻辑、民俗等方面的著作存
本书收录文献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英国政府官员、探险家、植物学家等前往中国西南云南、四川等省考察,留下了有关晚清中国西南的历史文献。收录了1868年斯莱登(E.B.Sladen)使团在云南探路活动报告、近代英国著名外交家和探险家谢立山(AlexanderHosie)在四川、云南、贵州的考察行纪、英国代理领事乔治·约
本书收录文献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英国政府官员、探险家、植物学家等前往中国西南云南、四川等省考察,留下了有关晚清中国西南的历史文献。收录了英国探险家威廉·吉尔(WilliamGill)、英国驻烟台领事阿瑟·达文波特(ArthurDavenport)、英国驻华外交官谢立山亚历山大·霍西(AlexanderHosie)
经过近几年对相关历史资料深入挖掘和研究,我们又收集整理了部分重要文献共计28种,内容涉及中国边疆问题、民国政府有关边疆政策、国防战略,如著名学者黄奋生所著《抗战以来之边疆》、张承炽所著《中国边疆问题初集》、黄慕松所著《我国边政问题》等,此外还特别汇集了有关云南边疆问题的文献,以补充以前所收录文献的不足。如《云南边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