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日本江户时期医家森立之研究考证中医古籍《素问》的著作。森立之博取中国多种《素问》古注及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素问》考据训诂名著,慎思明辨,断以己意,并对当时发现不久的23卷本《太素》的原文与杨上善注进行了详细校勘。书后编有森立之考注要语索引。森立之三部《考注》稿本分藏于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及大阪杏于书屋,
该书为清王宏翰著辑。王氏为清初著名学者,博精中医医理,又兼通西方天文、坤舆、性命之学等书。所撰《医学原始》九卷(1688),是研究西医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前二卷重在阐释性命之学,多采西来之说,首立元神、元质说,以明人道生机本原。次论受形男女之别、立命之原,多采西学之四元行、四液、五官(视、闻、嗅、啖、触)、四司(即总知
全书包含《伤寒论》十卷、《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类证》三卷、《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共四种二十六卷。《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者秦越人,号扁鹊,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医疗经验丰富,长于脉诊。《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是(明)王九思等编辑的医经著作,共五卷,是将吕广、杨玄操、丁德用、虞庶和杨康候等人的《难经》注文加以选录分类汇编而成。全书按脉诊、经络、脏腑、疾病、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此版《黄帝内经》是收入唐代王冰的《素问》和南宋史崧《灵枢》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人)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的节略本,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珍本汇刊》将历代重要刻本、钞本等加以搜集和整理,如元后至元六年邓珍序刻《新编金匮方论》、清康熙十二年刻《金匮要略直解》、清康熙二十一年刻《金匮要略广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八十一难,《难经》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然后归纳成书,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难经珍本汇刊》将历代有关《难经》重要版本加以搜集整理,如《难经》元刻本、
王玉川为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被评为“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多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与《内经》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阴阳学说的演变、气血循环理论、五行学说、运气学说以及河图洛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有《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内经讲义》、《中医养生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本书内容讲述:《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本书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作为一本综合性的医书,《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