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撰《资治通鉴》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经事纬,要言不烦。又参校所采诸书异同,为《考异》三十卷,明所以去取之意。元丰七年(1048)奏进,元祐元年(1086)下杭州镂版。至宋元之际,胡三省为之作音注。此为胡注传世第一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双
国学经典,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精妙的叙事风格,精彩的人物塑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十四史”之首,上古秦汉的“百科全书”。
国学经典,儒墨道法,忠臣义士,中国人的精神原乡。力透纸背,穿越古今,中国史学难以逾越的高峰。以史为鉴,读尽九州兴废事;以史为师,读透华夏正气书。
中文全译本《中国文化史迹(精装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项目。《中国文化史迹》共12卷,是一部以图片为主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百年前有代表性的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史迹的著作。十二卷依次如下:一山西,二河南,三广东、湖南,四江苏、浙江、福建,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通鉴”者,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也。自《资治通鉴》成书以后,各种相关著作层出不穷。大抵可分为《资治通鉴》的勘误、注释、纲目类书籍、以及后续衍生的以《通鉴》为名的作品。也因此逐渐演变成了一门专门研究《资治通鉴》的学问,称为“通鉴学”。《通鉴文献辑刊》全面收集了
《史记·菁华》问世以来,销行历久不衰,是众多《史记》节录本中最受青睐的一部,既可作为初学《史记》者的入门书,又可作为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的读本。 《史记》不但是我国历代正史的鼻祖,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常读《史记》,可以训练欣赏文学的能力和写作文章的技巧,因此,大学和中学都常选用《史记》作为国
本套图书始起秦汉,下迄辛亥革命,是一部全景式广角化展现中华英雄史的著作。
本书以通史的体例,全面地叙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清朝时期的历史。涉及政治斗争、军事征服、社会变革、改朝换代、民族融合、文化建设、经济政策、赋役制度、官制变迁、宫廷斗争、帝王巡守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既继承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新,图文并茂。
中国社会科学院富有多年物质文化史研究经验和文献整理经验的专家学者,广泛甄选收集各类文献,合理编辑成“插图本中国古代史料集成”一书呈现给社会,以解市场对这方面历史文献的迫切需求。所收集内容时限上至两宋,下至清代。
百衲本二十四史(26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