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东卷上编》所编制的人名索引。《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东卷上编》共收录山东、江西、福建、台湾四省300多种方志中4万余历史人物的传记资料。本索引所收条目是这些人物传记资料中较为详细的,如名宦、宦迹、乡贤、文学、艺术、方技、流寓、仙释等类,以及艺文中的墓志
刘邦作为汉帝国的创建者,历史地位非常重要。汉承秦制,汉文化的形成、发育、成熟、扩张,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特殊的历史阶段。清代学者赵翼说“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秦汉时期的历史变化已经显现出“天意已另换新局”(《廿二史札记》卷二)。刘邦正是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汉之始祖刘邦(4种套装共8册)》立意表现这位纵横捭阖的
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数量和质量在海内外均首屈一,《上海图书馆藏珍稀家谱丛刊》系从其上万种家谱中,精选中国历史名人珍稀家谱,经系统整理予以影印出版。《上海图书馆藏珍稀家谱丛刊》(第四辑),包括常州]毘陵王氏宗譜》《[黃崗]成氏宗譜》《[常山]定陽江氏宗譜》《[武寧]施氏重修宗譜》《[泰興]延令徐氏重修族譜》《[泰興]延令程氏
本书内容包括:苏洵;苏轼;二红饭;丁忧;卜算子;八声甘州;三苏;大人;大中祥符;大观;大理寺;大理寺评事;万户春酒;万言书;上书;小两制;门下侍郎等。
《[無錫]錫山秦氏宗譜》,清秦本始等纂修,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該譜共十一卷首一卷六冊。卷首序文、凡例、宋元世系總圖、錫山世系總圖,卷一世系前集,餘卷均為分支世系。始祖觀,字太虛,改字少遊,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武甯鄉左廂裏人。錫山秦氏宗譜的編撰由七世孫秦金於嘉靖戊子(嘉靖七年,1528年)始創,雖歷年多
日记题《雪庵日记》,不着撰者姓名,日记前有题记:“作者名袁崇霖,字闰九,天津人,年约四十余,京寓烂缦胡同37号张宅,家居均住天津南开附近。民国十五、六年间在河南代理河南省银行总理,兼郑州陇海火车货捐局局长,廿六年任大兴县署秘书,事变后曾在维持会工作。日记正当七七事变前后,颇记围城和敌军进城情况。”书皮题礼、乐、射、御、
上海是移民城市,但上海的商业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先导,经济出版较为发达,先进的科学与文化不断渗入,新的思想不断冲击着内容,家谱以其特有的传统风貌留存于世。上海地区的家谱就版本而言,除少量的木活字本外,临近沿海发达地区的多以铅印或抄本,印制精良,开本较小,每册仅三十至四十页,只是其版式、内容差异不大,后期整理较为麻烦。在大多
本书是清代第一部大型碑传文集,收集的清人家传、行传和墓志铭资料最为丰富,于光绪十九年(1893)由江苏书局刊行。《碑传集》不仅汇集了清人碑传文献,便于利用,而且开了清人汇集碑传文之风气,在清代文献史上具有特殊的贡献。此次由王兴康等人整理,进行标点,初审对全书用字规范和体例进行统一,并编制索引,将便于学者利用。
本书起自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迄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记叙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活动,内容相当丰富,被誉为晚清三大日记之一。据一些学者考证,翁同稣戊戌罢归后,为避忌讳,曾对日记中有关戊戌变法和维新派的内容作过删改。新版首先完善了日记的整体内容。已有的
《巴蜀稀见姓氏家谱集成》共62册,对清代民国时期巴蜀稀见姓氏之尤氏、令狐氏、先氏、仲氏、牟氏、巫氏、奉氏、青氏、苟氏、卓氏、门氏、明氏、禹氏、闵氏、邬氏、游氏、慕氏、宁氏、乐氏、谌氏、鄺氏、蓝氏、糜氏、阙氏、戎氏、翟氏、庄氏、阳氏、莫氏、冷氏、晋氏、梅氏、管氏、聂氏、翁氏、羊氏等36个姓氏加以搜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