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我国部以国家之力编纂的官修字典,也是部收字多的大字典,在中国辞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对以后字典的编纂有很深远的影响。《康熙字典》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开始编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由康熙皇帝谕令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主持修纂,皇家刻书处武
先祖赵公讳少咸(一八八四-一九六六),字世忠,安徽休寜人。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心反清袁氏竊国己任,后投身教育,研究小学。一九一九年,先祖父开始广韵研究,一九二一年,开始校勘广韵,一九三五年发表新校广韵叙例(见四川大学集刊期)。继而著广韵谐声表、书内府广府译后等文。前后经三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余一九五三年在新校广韵的基础上
《汉语大字典:九卷本(第2版)(套装共9册)》内容简介:《汉语大字典》是经周恩来、邓小平同志批准组织编写的世界上规模最大、音义最完备的一部大型汉语字典之一,由湖北、四川两省三百多位专家、教授历经十年编纂而成。它的出版一举结束了我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是汉语字典编纂史上的丰碑。 《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较大、音义*为完备的一部大型汉语字典,是新中国文化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该书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于1999年底正式启动,先后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被确定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第二版保留了首版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特色,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
中国文化百题 第一辑 德文版(5书+5DVD+50书签)︱感知中国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相比以字母为载体的表音文字,具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形体上的可视性,二是概念上的意象性。形体上的可视性,为我们从形体上把握字义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概念上的意象性,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联想的巨大空间。西方语言学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这个定义并不完全适合汉字。可近百年来,国内诸多语言学家则认可
中国文化百题 第一辑 日文版(5书+5DVD+50书签)︱感知中国
《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经部诗类。
本编收录了国家图书馆藏的古籀文献16部。主要包括《古籀篇》、《古籀篇补遗》、《学古发凡》、《补正朝阳字鉴》、《古籀拾遗》、《古籀余论》、《观堂集林》、《说文古籀疏证》、《古籀汇编》等。本编收录了国家图书馆藏的古籀文献16部。主要包括《古籀篇》、《古籀篇补遗》、《学古发凡》、《补正朝阳字鉴》、《古籀拾遗》、《古籀余论》、
汉语方言历史悠久,纷繁复杂,其差异性甚至远远超出欧洲许多语言之间的差异。汉语方言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之一,是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