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耀琳(1862-1949)、齐耀珊(1865-1954),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寄籍奉天府吉林伊通州,清末民初皆在官场任要职。1945年,齐氏兄弟的藏书约400余种由哈佛燕京图书馆购得,本丛刊从中精选213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影印出版。这批藏书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1.所收文献皆为稿抄本;2.档案、戏曲文献和
遵义市历史上记述的文献著作,最早始于西汉时期,二千年来,名人辈出,著作如林,尤以明清时期最为繁盛,至新中国成立前,各类著作不下千种,据《贵州通志·艺文志》和相关府州县地方志所载录,今黔北地域相关的各类著作就有四百余部。《遵义丛书》将以此四百七十余部著作为基础,收录1949年以前本籍作者的各类著作刊本、外籍作者关于遵义地
本书是《历代辑佚文献分类汇刊》的一种,已出版《经学辑佚文献汇编》(2010)和《史学辑佚文献汇编》(2016),《集部辑佚文献汇编》(2018)出版。《子部文献辑佚汇编》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明清以至近代学者关于先秦汉魏子部文献的辑佚成果,按照《古佚书辑本目录》重xin汇编,收录了先秦诸子类、儒家类、兵书类、农家类、医家类
本书为《民国文献类编》的续编,分社会卷、政治卷、法律卷、军事卷、经济卷、教育卷、文化艺术卷、历史地理卷、医药卫生卷、科学技术卷共十卷,每类下分若干子类,收录文献约3000种,全1000册,另总目1册。所收文献的时间跨度为1911—1949年,文献类型以图书为主,包括平装、线装,兼收手稿、档案等,有铅印本、石印本、油印本
《朔方文库》收录的宁夏文献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类:第一大类,形成于1911年以前的、由宁夏籍历史人物撰写的,或虽非宁夏人撰写,但与宁夏直接有关的各种传世文献,包括宁夏旧地方志、宁夏历史人物著述、汉文西夏史籍等;第二大类,在今宁夏辖境内出土的、1911年以前形成的各种出土文献资料,或出土于宁夏境外,与宁夏直接有关的各种出
本书为《中国古籍珍本丛刊》中一种——暨南大学图书馆卷,收录暨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80种左右,内容涵盖经史子集丛各部。全书严格按照馆藏数不超过3家遴选选目,所收古籍或流传稀少、或抄刻较早、或为名家批校,均具有版本、艺术和学术价值,其中《龙门书院读书笔记》《南朝评咏》等都是孤本,这批文献集中体现了暨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珍本荟萃,共有40万册,系集王同愈、李国松、庞青城、高燮、丁福保、刘承干、王欣夫、赵景深等各家藏书精华而成。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出版项目——《中国古籍珍本丛刊》系列之一种,收录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珍本古籍八十种,其中经部文献十种,包括《晦庵先生校正伊川易传》《安定先生周易系辞》等;
黄道周,字幼玄,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天启二年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 黄道周邃于易学,又有孝经集传等书,并皆深造能自树立,此
本书搜集整理了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公报》《宁夏省政府行政报告》《宁夏省政府工作报告》《宁夏省政府行政计划》等宁夏省政治公报类的文献一百余期,时间跨度为一九三〇年至一九四九年。这批文献较为全面的揭示了民国时期宁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面貌,也对研究马氏家族统治宁夏的政策、方针、措施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本书为明嘉靖年间福建御史李元阳等所刻《十三经注疏》的影印著作。“十三经”经、注、疏、释文合刻起源于南宋建阳书坊。元泰定(1324-1327)前后,宋刻附释文的注疏本被翻刻行世,形成了元刻十行本。嘉靖十五年至十八年间(1536-1539),李元阳、江以达等人根据元刻十行本刊成《十三经注疏》,人称“李元阳本”“嘉靖本”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