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古籍二十种,均为首次揭示。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经部文献,包括《易经正讹》等3种文献;二史部文献,包括《增修附注资治通鉴节要续编》《筹海图编》等8种文献;三子部文献,包括《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等4种文献;四集部文献,包括《陈伯玉文集》《文山先生文集》等5种文献,这些著述均具有较高的文献参考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河南大学图书馆卷》为《中国古籍珍本丛刊》丛书系列的第六种。本书选取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三十八种,包括明刻本九种、清刻本八种、清稿本十种、清抄本九种、民国抄本二种,所选书目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四部丛刊·三编》共有93册,其中经部7册,史部33册,子部32册,集部21册。
《四部丛刊·续编》共有101册,其中经部15册,史部46册,子部9册,集部31册。
"本套《四部丛刊》再版,广搜博采,汇辑清修四库采录之书、列为存目之书、军机处奏明毁弃之书、未见未收之书,按清修四库时处理方式,每一编编为四个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子库,四个子库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系列,展现清修四库的全貌;分开来各自独立,显示清修四库的不同侧面。《四部丛刊》共收录历代典籍9000种,采用宋元明清民国及外国各
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实共502种,分装成3100多册,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我国新出的
《老牛堂藏珍本文化史料丛书》由王春瑜老师根据其私人珍藏的明清及民国的稀见史料整理而成。该套丛书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医学类、教育类、传记类等图书,可以为对这类题材的古籍珍本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很好的参考。
清代是经学的集大成时代,《清经解》正续编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清代的经学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两部《经解》并未完备地包含所有的重要著作,其中不乏一流水平的著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学术缺憾。《清经解四编》是继本社出版的《清经解三编》之后,进一步网罗有清一代的重要经学著作,选取收录50种,选择原始佳善的底本分14册影印出版
清经解全编·清经解三编
*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JP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学十三经》占有重要地位。《国学十三经》是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