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书除了“资政、育人、存史”三大功能外,还具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存史价值。明嘉靖《吴江县志》共28卷,首1卷,首卷为旧序、绘图。其余28卷以“志”分类。地理志设沿革、疆域、山水目;建置志设城池、桥梁、栅坝、公署、学校、表坊、古迹、园第、墓域、形胜目;食货志设户口、土田、物产、贡赋、徭役目;
本书所收档案以雍正、乾隆时期为主,均为蒙文档案,包括谕旨、示、薄册、咨、呈等多种文类,为国内首次系统性刊发,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在整理过程中同时对档案目录中的发文时间、发文单位以及档案主题等内容进行了校核,修订了现有目录的若干失误之处,方便读者使用,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本书系统辑录民国时期方志研究的相关文献近百种,文献来源主要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文献,按照专题进行编排。主要包括民国时期我国学者对历代方志编纂进行总结和研究的方志学著述,广西、贵州、安徽、浙江等省的通志馆馆刊,安徽、江苏等省通志馆报告书、筹备概况等,以及上海等地通志馆编纂的地方史料集。这些文献资料对于
本书是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太原市地方志研究室)开展旧志影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善本明万历《太原府志》、清顺治《太原府志》为底本,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相同版本为配补本开展相关工作。原样呈现了明清稀见刻本的历史原貌,为太原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做了必要的资料积累,是一件嘉惠学林、促进学术研
该书为丛书第六辑,为原书影印出版,共10册:第一册收录明严天麟撰《五经疑义》二卷、清汪辉祖撰。<元史本证》五十卷(上);第二册收录清汪辉祖撰《元史本证》五十卷(下)、清于士达撰《湘湖考略》;第三至六册收录明来集之撰《倘湖樵书》十二卷;第七册收录明魏骥撰《南斋先生魏文婧公摘稿》十卷(上);第八册收录清徐芳烈撰《浙东
本书以影印形式整理出版了20世纪20年代云南学会为了编纂《云南地志》而向滇中地区向呈贡县、安宁县、富民县、嵩明县、宜良县、路南县、寻甸县、禄劝县征集的地志资料,内容包含全境略图、名义、沿革、位置、疆界、面积、地质、地势、山脉、河湖泉、气候、天产、人口、产业、
本书详实记载了民国时期云南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含各县大事、建设、交通、山脉水系、邮电、团警、户口、自治、禁烟、议会选举、书院、公债、赈灾、人物等各个方面。
本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名志,是南京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官修志书,内容涉及建置、疆域、山川、城阙、职官、科举、名人、儒学、文籍、武卫、河渠、关隘、金石、名迹、风土等方面,是研究南京的一部经典文献。该志版本有清嘉庆六年金陵孙忠愍本、钱大昕抄宋本、明影宋抄本、乾隆残抄本等,均藏于国内,而作为重要版本之一的陆心源影宋抄本却长
本书主要反映西吉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历程。全书分为厚重历史、红色印记、塞上异韵、梓乡浓情四个篇章。主要内容包括:走进西吉、西吉赋、和长城长征对话、福地文脉葫芦河、古遗址、窖藏遗址、战国秦长城及宋夏长城、长城沿线的城障等。
本書匯編民国时期《续修陕西通志稿》金石部分,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和社會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