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塞诗集》二卷,明末毛氏汲古阁抄本。八行十八字,细黑口,四周双边。一册。明毛晋跋、清黄丕烈校并跋。因周贺为僧时日长而还俗为士人时日短,载籍中多以“清塞”称之,其诗集亦曾以“清塞”为名传世,此本为明末汲古阁主人毛晋所编,根据《唐僧弘秀集》及坊刻周贺。《明毛氏汲古阁抄本清塞诗集(附出版说明)》还附出版说明。
《全元赋校注(套装1-10册)》是一部经过校勘、注释的收录现存元赋的文学总集,在充分吸取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全元文》的辑佚、校勘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辑佚、校勘的范围,搜集现存元赋(暂不收录与赋体相近的辞、颂、操、连珠、七体等),予以增辑、校勘、标点,加以语词注释、修订作者小传,形成一部便于今人使用的新的整
成书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的《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编选,是中国词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对历代词的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花间集》的传播史上,出现了较多的版本。其古本有“南宋三刻”,即绍兴十八年晁谦之刻本,淳熙末年鄂州刻本及开禧刻本。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版本在此三种古本的基础上递嬗而成,其版刻和校勘质量参差不齐。本书所
李贺的诗,上承《楚辞》、《九歌》与南朝《乐府》传统,下继李白浪漫主义精神,被世人赞之为“骚之苗裔”,独具风格,他的诗想象奇特,题材信手拈来,可谓世间万种皆移天缩地入君怀。在整个诗歌史上,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本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在《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的基础上增补曲家67家,小令1700首,套数138篇。收录曲家达473家,小令12306首,套数2202篇。以曲家时代先后为序,系以小传,曲后注明出处,缀以序跋。一曲见诸各集而无法考订作者的,或互见,或按复出处理。校勘以别集异本、
孙淑(约1304年-1328年),字蕙兰,出生于汴州(今河南开封)。元代著名女诗人。其自幼失母,体弱多病,气质忧郁,出嫁后不久即卒。其夫傅若金得其诗稿十八首,编集成帙,题曰《绿窗遗稿》,后人有“《绿窗》遗集,端赖贤夫”的话。今以嘉庆卯秋云间啸园沈氏刊本为底本,雕版大师沈树华手工雕版影刻,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江民刷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年62岁的苏轼被放逐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本书即系苏轼晚年谪居海南时追和(hè)陶渊明诗所作之诗集。今据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手工木刻雕版重刊,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
玉溪生诗意(共6册)(精)
《诗集传》,为朱熹解诗之作,释义简洁,明白易晓,每篇述其主旨,每章言其大意,常多新解。朱熹以后,说《诗》者多以《诗集传》为宗,元明以后科举取士也以《诗集传》为准,对后世影响深远。此本为元刻本,十卷,有别于八卷通行本和二十卷宋刻本。框高二十·八厘米,宽十三·二厘米。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黑
《稼轩长短句》,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集,内容涉及政治、民俗、田园风光等,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此本李濂评批的《稼轩长短句》,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王诏刻本,共十二卷,四册,半叶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李濂作《批点稼轩长短句序》。李濂,明代学者,以古文名于世。去职归乡后,出于对辛弃疾词的喜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