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文集是研究朱熹思想及其学术的主要材料。《朱熹文集编年评注》在厘清源流基础上,对现存所有版本基本上已经寓目。其中,对最重要的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宋淳熙、绍熙年间所刊《晦庵先生文集》前、后集本及其他重要版本均进行了通校、参校。在校勘辑佚的基础上,对文集中的每篇诗文,考订撰作年月,添加解题、注释,整理历代评论,并附有版本考略
《正谊堂全书》是清代著名理学家张伯行在康熙年间,于鳌峰书院主持编撰的大型丛书。《正谊堂全书》分为立德、立功、立言、气节、明儒粹语、名儒文集六部。自宋以来程朱理学名著大备于此。原康熙本五十五种,后同治本增为六十八种。到本世纪寻访康熙本,散失相当严重,只得三十一种,今影印出版,为研究清代哲学思想、明清理学之流变及近四百年的
魏了翁一生学术大体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博识记诵之学为主,后期以道学义理为宗。不过,魏了翁以学有根柢、务有心得为宗旨,始终脱离不了博识深研、以古注疏为基础,下学上达,深造自得的特色。 (一)博识记诵,学有根柢; (二)宗尚道学,兼融其他; (三)学必自涉,务有心得; (四)治学广博,兼涉经子文学。
本书为《性理大全》之类编本,大全原书七十卷,卷帙浩繁,本书精选原文,仍以太极图、西铭、道统、为学、读书法、历代、君道等字样标目,分为十卷。
本书为宋代学者叶士龙整理朱熹语录而成,为朱子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朱子学为近世儒学之大宗,其生平著述甚繁而门人甚多,平素亦多讲论。朱子殁后,门人各出所记问学记录,当始以为从学有先后,造道有深浅,故所记不同无异同。此本为黄干弟子叶士龙所记,固渊源有自也。
本书以儒学三期发展划分学说为依据,以现代儒学的观点来解析宋明理学。内容包括:宋明儒学之课题、自律道德与道德的形上学、道之本统与孔子对于本统之再建、对于叶水心《总述讲学大旨》之衡定等。
黄宗羲撰《宋元学案》未成而卒。今传《宋元学案》系黄氏儿子百家、学生全祖望、后学王梓材等补辑而成。由于宋代学术十分发达,文献流传也非常丰富,故王梓材在订补刻成《宋元学案》之后,复广辑史料,补修《宋元学案补遗》。原稿成40卷,有稿本传世,今藏北京图书馆,并有影印本传世,一时视为重宝。然而40卷本《补遗》并非完书,王氏其后续
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新儒学思想,自北宋中期形成以后,逐渐居于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明理学家年谱续编(套装共5册)》在前编《宋明理学家年谱》的基础上,又陆续收录了理学家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游酢、陈瓘、朱喜为、尹焞、李侗、刘子翚、陈传良、金履祥、唐顺之等十八人
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宋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学术思想是理学。理学自北宋中期形成以后,逐渐起着支配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以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收录了宋明著名理学名家周敦颐、张载、二程、杨时、罗从彦、朱熹、吕祖谦、陆九渊、杨简、真德秀、魏了翁、许衡、吴澄、曹端、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