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称《传习录》,是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马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讲学语录,由其门生辑录而成。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本书分上、中、下三卷。
明代贵州刻本《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共三卷,收诗文300多篇,其中诗歌300余首,文章70多篇。诗歌创作包括五言和七言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和七言古诗以及长短句古诗;文章包括文类、书类、杂著、祭文、墓志这几大类不同体裁和题材的作品。
明代王守仁著述的影印汇编。王守仁是明代著名学者,其相关著述最早于明代嘉靖间开始结集刊行,有弟子记载的语录,有诗文汇编的别集,后来出现各种资料整理的全集,再后来则是相关的评注本和选集,如《传习录》《阳明先生文录》《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先生全集》《阳明先生集要》等。这些文献现存的早期版本已经较为稀见,此次汇编收录十六种著
《王文成公全书》是明代学者王阳明的语录、诗文、奏疏以及年谱传记等资料的汇编本,是阳明文献的集大成之作,当代各种各样的整理本《王阳明全集》几乎都是以《全书》为底本,发掘《全书》的旧刻,对于澄清阳明文献的源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的郭朝宾本,是《全书》的初刻本,具有正本清源的文献价值。在当代学术研究中,对
基于湛若水的上述重要性,历来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对其人其学多有讨论,譬如湛若水与陈献章、王阳明的学术异同问题,湛若水自身的思想演变历程等,均为学者们再三致意的重要问题,但迄今仍然聚讼纷纭。主要原因在于,现存湛若水著作有数百卷之巨,版本系统较为复杂,重要刻本分藏海峡两岸,造成相关文献整理出版的严重滞后。本次整理工作在细致全面
程智(1602~1651),字子尚,又字极士,道号云庄,安徽休宁会里(今商山镇洪里)人,南宋大儒程大昌(1123~1195)后人,程伊川17世孙。程智学宗孔孟、深悟易数、会通三教、人道独辟、哲思精透,是明清之际重要的哲学家,由于各种原因,其著述传世极少,几近匿迹,鲜为人知。 著名学者王汎森认为:程云庄是中国近三百年学术
阳明学是儒学重要的一门学派,盛行于明朝中晚期,对整个东亚都有较大影响。王阳明喜讲学,强调师友之间的切磋,其去世之后阳明学发展为一种文化运动。黄宗羲将明代中后期的王学分为了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闽粤、泰州等支派。各支派著作颇丰。《阳明学文献大系》首批1-3辑共208册,收录了明武宗至清初130年间,100多位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