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完成于1921年,共四百卷。体例除《清文献通考》原有的田赋、钱币等二十六门外,增加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门,共三十门;各门子目亦多有所更定,如《征榷考》增加厘金、洋药,《国用考》增加银行、海运,《选举考》增加貲选,《学校考》增加书院、图书、学堂,《王礼考》增加归政、训政、亲政、典学,《兵考》增加陆军、海军、长江水
《续通志》,纪传体通史,六百四十卷,清嵇璜等奉敕编撰,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3)。《续通志》接续郑樵《通志》,体例与《通志》相同,包括本纪、后妃传、略和列传四个部分,共有本纪七十卷、后妃传十卷、略一百卷、列传四百六十卷。与《通志》不同的是,《续通志》没有世家和年谱,但增列后妃传。本纪、后妃传和列传的记事时间起于唐初,
《清朝文献通考》是记载清前期典制沿革的政书。原称《皇朝文献通考》,乾隆帝敕编。本书原系《续文献通考》一部分。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敕以清朝独立成编,以嵇璜、刘墉等为总裁官。后经纪昀等校订,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书。有清武英殿本、光绪间浙江书局本、《万有文库》二集“十通”本等。《清朝文献通考》300卷,共分2
本书由龚延明教授主编,刘海峰、陈维昭担任学术顾问,收录张文达藏清代职官史料20余种,大部分为未刊资料。包括同官录、职官题名录和缙绅录三大类,时间跨度自乾隆十九年至宣统三年。同官录有关中、中州、广东、河东四地同官录。职官题名录包括《拔贡授职官职录》《内阁汉票签中书舍人题名》《同文馆题名录》《捐纳官阶品级则例》等。缙绅录是
本书收录《天津特别市市政府市政公报》《天津市政府公报》《天津特别市政府公报》三种,时间跨度从1928-1947年,涵盖国民政府时期及天津沦陷日伪政权时期及重回国民政府时期,内容上包括各个时期天津政府发布的各类政令、统计资料、法制资料,系统反映了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变迁,是研究天津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京津冀
本书全面搜集有关女性社会生活方面的史料近一百六十种,举凡社会习俗、生活起居、人物传记、稀见规范等均予收录,以专题排序,以期反映古代女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医学著作中妇科类不再收录,文学著作类主要以描述女性社会生活文献著述为主。收入大量女性专题稀见文献如《侍儿小名录》《名媛韵事》《明制女官考》等。
《续通典》是记载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到明崇祯十七年(1644)典章制度的政书。清嵇璜、刘墉等奉敕编撰,纪昀等校订。成书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续通典》,系接续《通典》之作,共150卷,包括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北宋真宗时,宋白等撰有《续通典》200卷,记载自唐至德初至后周显德末二
本书收录了四种目录文献,其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目录》按内容分为神机营存银、出使外洋、保举人才、筹议海防经费、筹办各省荒政五类。榷算司为外务部分支机构,负责关税、华洋借款等事务,《光绪三十四年榷算司全年档案目录》将光绪三十四年榷算司的案卷编目,按日期排序,分春夏秋冬四册。《清军机处档案目录》和《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图
盛京总管内务府是清朝设于陪都盛京之内务府,掌理盛京陵园及祭祀等项事务,并掌本府职官升迁调补、生死逃亡之事。在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盛京总管内务府形成了大量的往来文书档案,这些档案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其承载的信息十分丰富,涉及以盛京为主体整个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风俗、建筑、司法、民族、外交等内容。本书为9-
本书对该档慎行筛选,收录1700多件,旨在发挥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的作用,为日后东疆历史的研究提供参考。本书起自乾隆三年(1738),迄于宣统元年(1909),卷帙浩繁,满文档约占十分之一,其中光绪年间为最多,内涵丰富,包容广泛。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