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闽台歌仔册编目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C751034)中期成果之一,为“中国俗文学大系”第二种(第一种为《子弟书全集》)。歌仔册,又称歌仔簿,是闽南语说唱“歌仔”和通俗歌曲的底本,主要流行于闽南、台湾等地,亦称“闽台歌仔册”。早在清中叶就已盛行,直至今日仍以活态文化存活于海峡
本书共5卷七本。民族管弦乐卷(上、中、下册)、交响乐卷、戏剧音乐卷、歌曲卷、文论卷。民族管弦乐卷共28部作品,上册12部作品包括《你追我赶学大寨》《幸福水》《北大荒人庆丰年》等。中册5部作品包括《满族风情》《连年有余》《母亲的赞达仁》等。下册11部作品包括《广陵曲》《诗咏国魂》《莲花序曲》等。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民族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音乐家在各个时期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音乐作品。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道路。他的作品中西交融、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感人,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何占豪民族管弦乐作品集》包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中国成立至今,民族音乐更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音乐家在各个时期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音乐作品,而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的作品无疑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何占豪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路子。他的众多作品,中西交融、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感人,受到广大
本书是作曲家金湘根据曹禺同名话剧(由万方改编)《日出》写成的乐谱。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名剧,元杂剧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传刻甚多,影响巨大。元曲被王国维誉为一代文学,但元曲在元代如此盛行,却无元代刊刻或抄录的曲谱留存,成为中国戏曲史和音乐史上的遗憾。《西厢记》到明末仅有弦索调的清唱,此种弦索音乐相比后代的昆曲音乐,与元杂剧音乐较为接近,是探知和恢复元杂剧音乐面貌的最重要文献。本
本书共八卷,首一卷,前六卷为:琴学须知、琴学粹言、琴律管见。后一卷为琴谱审音。因他的老师韩桂(字古香)、戴长庚(字雪香)的字都有“香”字,故将该书名为《二香琴谱》,以示对老师的感念。收录琴谱包括:归来曲、水仙操、渔歌、樵歌、洞天秋思、春晓吟、平沙落雁、梨云春思、秋江夜泊、岳阳三醉、孤猿啸月、碧天秋思、静观吟、山居吟、潇
本書的出版,特別得益於浦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也有賴於該縣文化部門的傾力付出。浦城縣將縣圖書館古琴藏書中重要的古籍整理甄選,彙編刊行,以爲天下琴人所用,這是利在當代、惠及後世的無私之舉,實乃功德無量。爲保證影印出版的質量,浦城縣特意派專人護送琴譜赴京掃描。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浦城縣各界人士熱心參與、共襄盛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