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册,全书基于全面搜集文献资料和扎实的田野调查,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土家族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力求从历史的纵度深度和现实的社会状况,客观地反映土家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全貌。内容涉及土家族聚居区德地理环境、历史、民族、经济、民俗、宗教哲学、文学、文物古迹。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清代分别被编入布特哈八旗和驻防八旗,既捕貂纳贡,又驻守城镇要地、坐卡巡边和出征参战,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存世至今的清代中央国家机构和东北各级官署公文档案中,不乏记录达斡尔族历史活动的原始文件,具有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价值。本项目收录档案
本汇编所选档案源自赤峰市档案馆馆藏翁牛特右旗(清)全宗,该全宗由清代翁牛特右旗札萨克衙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官方文书组成。翁牛特右旗设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据清代《蒙古游牧记》记载,翁牛特右旗“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老哈河南岸”,旗地即今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及翁牛特旗部分地界。赤峰市档案馆馆藏该全
土司档案资料为我们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嘉绒藏族土司作为中央王朝任命的一方首领,在其执政期间的权力、地位、司法状况、老百姓的苛捐杂税、人口状况、土司阶层与寺院上层的交往,以及土司与地方政府的隶属关系等,嘉绒藏族土司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史料了解历史上川西北嘉绒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
本书叙述了彝族历史上对彝族传统文化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魏勒邱普、提毕乍姆、阿苏拉者等著名毕摩大师的生平事迹,讲述了他们在不同时期为毕摩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毕摩原生文化是彝族族源认同的文化基石,将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彝族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书文湘西州龙山县资助项目。《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系列是通过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访谈,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整理研究以土家族非遗传承人生命史为传播媒介,展现土家族深厚历史文化与独特精神内涵的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秉承“活态真实”的编撰主旨,将土家族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传统技艺等非物
本书共九集,辑录整理了始于崇德二年皇太极延聘五世达赖,推崇黄教,止于辛亥鼎革,历时270年的大量的清朝中央推进对西藏和整个藏区治理、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史料。
本书是中国国内第一部全面记述汉民族发展历史的丛书,继承了司马迁开创的史学传统,运用传统结构模式,创造性地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框架,按照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将汉民族历史的呈现分为发展史、区域史、族群史、文化史、风俗史和海外移民史六个层面,宏观而又严谨,大气而又细致,创新中透出对传统的继承,论述中显出学术视野的高远。本书的撰写
本汇编尽量搜集现存1911年前的各种正史、别史、方志、档案、碑刻、游记及调查材料中有关15种民族的汉文、汉译资料,从先秦到清末,把分散于不同文献中的相关史料集中组合,标点分段,分类汇编,与相关民族无直接联系者尽量不用。其中将较大民族按源流分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丽江著名的土司府——木府,其背后的理论价值、文化传承和历史地位。以通论的形式将居住于木府的历任土司生平实际及贡献加以罗列,并从中提取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文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