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汝承辑,1928年刻钤印本。卷首扉页有梁启超题谱名,辑録自藏之周秦至明清官印三百二十三方。据谱中叙例,其印多得于吴云“二百兰亭斋”散佚之印,次得之于北京、保定、开封、天津诸地,故名之曰“印勼”(即印聚)。此谱版式考究,体例完善,印制精美,注证精塙,足见辑者对此谱的重视。侯汝承(1859——1937),字意园、怡园,河
(清)王肇基辑,一函六册未分卷,清同治六年(1867)省吾堂刻钤印本。全谱前二册及第三册前部皆为诸家所作序题。周叔弢先生旧藏。王肇基,字笠夫、立甫,号新心别馆主人,排行第五。或称荧泽(今荥阳东)人,据序中“琅琊着姓”,其籍应是山东临沂。王氏自跋中称谱中大多由其手制,也有部分由其侄鹤岩、甥杨子文之作。王氏印章水平并非上乘
八册未分卷,周进辑。成谱于1927年,钤印本。周叔弢先生旧藏。周进(1893——1937),字季木,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人,清两江总督周馥之孙,周学海四子,周叔弢之弟,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之叔,为士宦世家。周季木英年早逝,一九三七年去世时只有四十四岁。著名收藏家,曾大量收辑汉、魏、晋碑刻原石,为世所称,故有室名“魏石经
(清)汪启淑辑,一函十册十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刻钤印本。朱砂原钤,每页二至四印,每印下方或左侧有释文、印材、作者等,背页空白,版心有卷数、页码。周叔弢先生旧藏。卷首扉页有“退斋印类”隶书,后有戴廷熺乾隆二十七年行书序,再有汪启淑乾隆三十二年篆书凡例,可知该谱是“于《飞鸿堂印谱》外,后检箧笥中所有金银宝石晶玉冻
陈师曾篆刻,八册未分卷,1924年刻钤印拓款本。墨色方框,书口下端楷书“染仓室印存”。一页一印,时有印下附拓边款,无释文,背页空白无框。封面有篆书“染仓室印存”签,扉页有周大烈甲子(1924年)隶书题“染仓室印存”,后页有姚茫父甲子所作序。周叔弢先生旧藏。陈衡恪(1876~1923年),字师曾,斋室名安阳石室、唐石簃、
商承祚辑,一函十册未分卷,1936年钤印本。此谱为天津图书馆旧藏。据商承祚自序,其藏印曾辑两次,1934年初辑,八册收印八百余钮,原钤二十部。逾二年再辑增至十册,收印千余钮,本谱为再辑本。商承祚(1902~1991),字锡永,号契斋,广东番禺人。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家、书法篆刻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从罗振
(清)释续行(德原)篆,四册五卷,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钤印本。周叔弢先生旧藏。释续行(1685~?),俗姓罗,字德原,号墨花禅,江苏昆山人。居青浦县珠溪圆津庵,研习篆刻,工摹印,苍劲中藴含秀雅气韵。从谱中自跋可知,乾隆乙酉年八十尚能作精篆。王昶称其于篆学渊源有心领神会之妙。
丁仁辑,一函八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钤印拓款本。墨色方框,版心无鱼尾,书口上端刻“杭郡印辑”,下端“小龙泓馆”。封面有王福庵隶书“杭郡印辑”题签。周叔弢先生旧藏。《杭郡印辑》八卷共收明、清杭籍印人三十六家作品。丁仁(1879~1949),原名仁友,字子修、辅之,以字行,号小龙泓馆、鹤庐、簠叟等。浙江杭县人。祖
八册未分卷,张修府辑。1927年钤印本。周叔弢先生旧藏。张厚榖(一八八〇——?),原名龙瑞,字修府,号只斋,斋号“碧葭精舍”,岁贡生。河北南皮人,张之洞族孙,曾任清江苏淮安府知府,侨寓上海。富收藏,精于金石之学。
十六册,刘体智辑。十六册总见1242印,为整套书当中单册最厚、册数最多的一部。周叔弢先生旧藏。刘体智(1879-1962),安徽庐江人。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第四子。以荫官户部郎中,曾任大清银行安徽督办、中国实业银行董事、上海分行总经理等。富赀财,好收藏,存世有《善斋吉金録》《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善斋彝器録》等,《善斋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