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上海图书馆藏宋刻善本60种,按照刊刻地点分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区。每种善本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版(包括原刻与修版),根据版式特点、字体风格、文本异同、避讳、文献记载判定版本时代、考订版本源流、区别版次印次差异,并揭示递藏经过等等。本次出版,是在2010年版基础上的修订,吸收了最新的版本鉴定成
在家族良好的学术氛围影响下,在刘梖文、刘咸荥、刘咸焌的悉心指导下,被蒙文通称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的天才学者刘咸炘脱颖而出,大放异彩。刘咸炘“一生笃学精思,明统知类,志在由博趋约,以合御分”,所著《推十书》“是其所撰哲学纲旨、诸子学、史志学、文艺学、校雠目录学及其他杂著之总集”,“承续了中华人文风教的传统而踵
西南写刻版本更是集西南地区历代学人著作版本的的精要,反映所刻之人在历代传唱中被广为珍重,说明了区域文献与版刻及士人文化之间的联系。在版本研究中对艺术性的注重是较缺乏的,写刻本具有工艺美术性与文学性,为出版印刷制作与版本研究提供新视角。而版刻书迹于研究书法史和考察书人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书迹资料。有鉴于此,今经多方收
西南写刻版本是集西南地区历代学人著作版本的的精要,反映所刻之人在历代传唱中被广为珍重,说明了区域文献与版刻及士人文化之间的联系。在版本研究中对艺术性的注重是较缺乏的,写刻本具有工艺美术性与文学性,为出版印刷制作与版本研究提供新视角。而版刻书迹于研究书法史和考察书人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书迹资料。有鉴于此,今经多方收集
本书是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目录的汇总,搜集、整理各类藏文古籍文献书目13000余条,包括敦煌、拉卜楞寺、武威等地收藏的藏文文献,以及近些年在甘肃民间发掘的古藏文苯教文献等。该书以文献的收藏地为框架,对每部文献的名称、作者、页码、创作年代、版本、文献完整度等做了详细的考证和记录。另外,敦煌藏文文献和甘肃民间收藏的苯教文献主
本书系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21945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复旦大学出版社建社至今,有370余种图书获得包括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以及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各种奖励近千项。《复旦大学出版社总书目》(19802020)收集整理复旦大学出版社40年来出版图书书目依据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以
本书系《永乐大典》模字韵湖字册卷2272—2274。该册原由加拿大华裔收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该册《永乐大典》从封面至正文皆无缺损,品相完好;内容为有关“湖”字的诗文,收录大量名家诗作,如谢灵运、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苏东坡、陆游、范仲淹,等等;字迹为端正的馆阁体。国家图书馆藏卷2270—2271及卷2275—227
几千年来,历代巴蜀学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后人不仅对此进行系统搜集和整理,而且还将他们的著作编成目录加以著录,从中全面反映历代巴蜀学人的著述及其存佚等情况。早在明代,著名学者曹学佺即在《蜀中广记》中编有《蜀著作目录》,这是巴蜀最早的专门有关本地学人的著作目录,自此以后,有关巴蜀著作目录高达二十余种,还不包括巴蜀地方志
域外汉籍的研究是近年学术热点,现有必要整理域外汉籍的相关书目,方便学者研究使用。本辑收录《东方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録》(附《书名通检》《人名通检》)、《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汉籍简目》与《尊经阁文库汉籍分类目録》三种。东方文化学院,1928年10月成立,属外务省,于东京、京都分设两研究所,以“研究及普及‘支那’文化”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