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四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在地球这
本书稿利用誊抄、扫描、照相等手段,搜集、整理、介绍和初步研究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EastAsianLibrary)、地理科学与地图图书馆(C.V.StarrEarthScienceandMapsLibrary)、班夫特图书馆(BancroftLibrary)及主图书馆(DoeLibrary)等图书馆所藏关于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门人辩机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
本书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诠解(全6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变迁地图集1949-1979
《陕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套装1-4册)》是陕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成果。《陕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套装1-4册)》全面详实地记录了境内明长城墙体、敌台、烽火台、马面、关堡及相关附属设施。对境内明长城历史沿革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长城资源调查的组织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报告通过长城分布图和照片、线图等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境内明
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包括战国秦长城、魏长城,汉”故塞”,隋长城,由陕西省文物局组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具体实施。通过此次调查,对该省早期长城资源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并发现以前未曾发现的长城,为下一步早期长城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为此项工作的全面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国家重大出版项目,按省级政区分卷,采用工具书辞条类目式编纂,以省级、地级、县级、乡级4个层次的政区为词条,设置政区概况、自然条件、经济概况、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名胜旅游、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城区市政建设9个一级栏目,近40个二级栏目,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环
获知德国柏林收藏晚清华北的舆图,还是十多年前的事。周振鹤先生在其《柏林读书小记》中写道:“清末山束省西部笱县的地图,共有五十四幅。这些地图都是手绘彩图或墨图,反映了该县的乡村都昌的分布情况,许多县还详细昼出黄河及其分支或运河的走向,有的图上甚至有拳厂(即义和团组织)的标记。因此这些地图对於研究山束西部以及黄河下游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