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中国福建刻书自北宋开始,经过南宋的发展,直至元、明、清,都负有盛名,不仅为福建的历史文化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重要的是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文化积累留下辉煌的一页。福建刻书的内容很广,包括经史、诸子、科举用书、字书、韵书、类书、诗文别集和选本,还有就是平话、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福建所刻版画也具有很高的水平。总的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2辑)集部(1-38册)(1套4箱)》: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一条是汉籍之路,传播中国的精神文化。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道路,这是举世公认的。丝绸之路(silkroad)的概念,是十九世纪后期由德国学者提出的。各国研究者接受了这一概念,
汉籍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载体,汉籍之路是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沿着汉籍传播的轨迹,寻找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应该是当代学者和出版人的责任。这些年,有志于此的学者,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学者就提出用书籍之路的概念,来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但是仔细想来,书籍之路的提法不如汉籍之路明确,探究的范围也不应该局限在两国之间,应该把汉籍
本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影印了价值较高、品相较好的百余种域外汉籍。所收书籍均影印自国外图书馆、研究机构和个人收藏的国内不见或稀见的汉文文献,其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我国历史上流散到海外的汉文著述;域外钞录、翻刻、整理、注释的汉文著作;原采用汉字的国家与地区学人用汉文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著述。此外,近数百年来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引导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宋元卷):据文津阁四库全书补(套装1-4册)》收录历代诗文四千余篇,全部辑自文津阁本《四库全书》集部书,为同书之文渊阁本所未见,用补其缺,故而书名题作《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