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种。内收吴云金石学著作刻本、稿本多种。有《两罂轩题跋》《两罂轩彝器图释》《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虢季子白盘释文》《盘亭小录》《汉建安弩机》《汉东海庙碑残字》《惠山听松石床题字》《二百兰亭斋鉴藏书画录》等。吴云为清代最著名的金石学家,其所藏多稀见未传之本。此次汇编影印数种,皆学界未见之本,翘首以盼
本项目以图录形式呈现一百余件金器藏品,其中绝大部分是明清时期金银器中的精品。这些器物都出自民间,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器型有酒器、食器、茶器、装饰器、簪钗、扁方头饰等,纹饰有花卉、草虫、翎毛、走兽、人物等,时代特色、地域风格、生活气息都相当的鲜明浓厚,既继承了传统风格,又受到外来艺术及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作者从器物的造型
本书是北石窟寺全面调查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对全部窟龛进行描述记录的同时,辅以窟龛平面、立面图及大量整体和局部照片,并收录1949年后历年的调查记录,为今后北方石窟造像的断代和相关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书是金沙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报告。于成都平原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编年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特殊而绵长的祭祀遗址,其异于中原地区的祭祀文化。长时段的祭祀遗存的存在凸显其祭祀传统的超稳定性,而大量珍贵资源的消耗,进一步显示出祭祀活动在当时古蜀人的社会生活中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金沙古蜀社会结构是一个神权高度发达的社会
本书讲述了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古典园林集群在选址、营建、造园艺术、历史功能及保护、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全书以文物为载体,甄选171件/套展品,展示“这片园林”钟灵毓秀的山水环境、经年累月的造园历程、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园居理政的多元功能和方兴未艾的保护发展进程。
《定远侯家寨:全3册》是侯家寨遗址历年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侯家寨遗址1977年发现,1985~1986年进行了两次375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和动物骨骼以及一批陶器刻划符号,是安徽省早发现具有自身两期考古学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为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树立了标
本词典收条目21939余条,550万字,收录敦煌文献(包括吐鲁番文献)中的特殊语词及疑难俗字,而以语词为主,所释对象既包括口语词、方言词,也包括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名物词和佛教词汇。 详细考释其读音、意义,在释义举例时把敦煌文献与其他传世文献结合起来,互相比勘,探源溯流,力图勾勒出每一个疑难字词产生、发展、消变的历时脉络。
本书为浙江省博物馆《金石书画》第六期特展图录,收录先秦至五代81种珍稀善本碑帖,其中含有刻帖6种,均为首次面世。稀见善本如宋本3种《北宋拓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南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唐皇甫诞碑册》,初拓本《初拓东汉裴岑纪功碑》《初拓北魏鞠彦云墓志册》等,和经黄易、端方、戚叔玉、杨守敬、梁鼎芬、李葆恂、金蓉镜等人
本书分《考古编》《研究编》《图版编》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