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之前已和对方合作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2007年)、《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续编》(进行中)。此次出版的为"三编",内容为民国时期,中国著名几大阿訇和伊斯兰教专家撰写和翻译的有关伊斯兰教的著作,共收录各类著作34种。
章氏一生著述甚丰,他在《自述学术次第》一文中,独自诩《齐物论释》和《文始》是“一字千金”之作,隐然有以此二书代表自己最高学术成就之意。兼具朴学家和思想家双重学术身份的章太炎,《文始》可以代表他的朴学成就,而《齐物论释》则是他最为精深的思想著作。然以《庄子·齐物论》文本之费解,兼之章《释》之繁复,矧版本之亦伙,要非读者所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历代儒生必学的核心经典,也是历代王朝都必予推崇的社会伦理准则。传说是孔子所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四库全书总目》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本汇编将历代关于《孝经》的刻本、研究著作全面、系统汇集到一起,对于研
《悟真篇》是道教内丹养生学的重要经典。内丹养生学是综合道家道教文化的宇宙论、人生哲学、人体观、修持经验为一体的身心修养体系,与儒家理学、佛教禅学鼎足而三,深刻地影响了宋明以来学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北宋熙宁二年(1069),浙江天台人张伯端于成都遇异人授内丹火候之诀,著《悟真篇》述其旨要,内丹之学大显于世。《四
《论语》历代版本及注本、译本等在国内外出版极多,但将历代《论语》及《论语》学著作全面整理汇刊尚属首次,以《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及今天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而言,本书的市场价值自不待言。《论语集成》收集了自汉代至晚清民国的《论语》学著作共342种(不含今人著作),共计2579卷,基本上涵盖了自古以来存世
《大般若经》成书时间为公元前1世纪左右,东汉年间陆续传入中国,东汉竺佛朔与支娄迦谶译出《般若道行品经》,三国吴支谦重译成《大明无极经》等,但并未完备,直至唐代,玄奘由印度求得此经总二十万颂的梵文版回国,用生命中最后三年的时光,加以重译,形成了完整的《大般若经》底本。本版《大般若经》以玄奘译本为底本,依《中华大藏经》及《
本书主编是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方勇教授,一直担任《子藏》系列丛书的主编。本书是《子藏》系列丛书中的一部。本书收录目前所知有关荀子各种白文本、注释本、节选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关研究著作等珍稀古籍版本共100种。本书的出版,必将有力地推动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白虎通文献辑刊》全面收录、整理了历代《白虎通》的各种版本以及相关研究性文献。在编纂体例上,区分了十卷本、二卷本、四卷本、记录本等几大版本系统,对于《白虎通义考》《白虎通义源流考》这些散见的文献也予以辑录,力求做到系统、完整。虽然目前已经多种经典著作的版本和研究文献辑刊面世,但还没有对于《白虎通》相关文献的系统汇编和整
《敦煌道教文献合集》是对敦煌道教文献、吐鲁番道教文书等资料的首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点校。本书是第一册,收录六朝隋唐道教上清派经书和灵宝经目所见古灵宝经书。每种文献都包括解题、图版、释文三部分。本书是对目前为止敦煌道教文献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式总结,书中对早期道经的分类考订、卷次恢复、经文辑佚、图版搜集必将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