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反山》发掘报告的英文版。反山位于良渚古城城内莫角山宫殿的西北部,姜家山的北面,是一座人工堆筑的长方形土墩。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在土墩上发现11座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型墓葬,共出土陶、石、玉、象牙、嵌玉漆器等1200余组。这是浙江省考古工作者首次发掘到随葬有玉器而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永乐群岛南部的华光礁环礁内侧。1998至1999年,文物部门对该沉舱遗址进行了水下调查与试掘,出水文物1800余件。2007至2008年,原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又开展了两次抢救性发掘,作为南宋前期沉船,“华光礁1号
本书整理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20年、泉州市舶司遗址2019-2021年考古调查发掘的结果,介绍了清理出来的建筑遗存、水沟等遗迹以及出土器物标本,根据发掘结果修正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宋元时期水池遗迹的南岸线位置,推测泉州市舶司遗址的四至范围大致为西南依竹街、东北到马坂巷西侧道路和马坂巷之间、东南至水门巷、西北靠三堡沟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系统回顾中国考古百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从321项参评项目中选出100项入选项目,2021年10月18日,在河南三门
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发掘于1988年,出土竹简800余枚,保存基本完好,字迹清晰,只有少量残断,全部可缀合成完整竹简。根据竹简形制及内容可分为7组:功令、却谷食气、盗跖、马禖、七年质日、汉律十五种及遣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收录三三六号汉墓出土的全部
本书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涵盖了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岩画;中卷主要为翁牛特旗岩画;下卷主要为克什克腾旗、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敖汉旗等岩画。书中的图片、数据等内容均来自田野调查,其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为研究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融合与
甲骨文要作为史料来运用的先决条件,便是要确定其时代。否则,十多万片甲骨依然是一堆“断烂朝报”,缺少科学价值。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按“五期”旧说编纂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按照“两系”新说重新编纂一部大型甲骨著录书是头等要务。黄天树主编的《甲骨文摹本大系》(简称《大系》)是第一部以摹本的形式按照新的
本书为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收录了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历届校友和任教老师所撰写的115篇学术文章,内容既包括目前学界重点关注的文明起源研究,又包括考古学理论方法及相关个案研究,涉及考古学史、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考古、元明清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古代文字
海龙囤,又名龙岩新城、龙岩囤或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而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播州之役,是杨氏治下的播州最负盛名的羁縻·土司城堡。2015年7月与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是海龙囤2012~2014年度考古发掘研究报告,对海龙囤相关遗存进行了全面介绍与深入研究
本书是重庆市开州区余家坝墓地的发掘报告。报告在介绍余家坝墓地发掘过程的基础上,以墓葬为基本单位,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战国时期257座墓葬的全部发掘成果,为研究重庆市乃至整个长江三峡地区的巴人和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此外,报告还收录了几篇关于余家坝墓地出土青铜兵器的检测、分析和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