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收录
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二、《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三、《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本参照《中国丛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集部,收录清毛奇龄《西河文集(卷一至卷九十三)》一种。
《儒藏(精华编126经部小学类尔雅之属)》包含《广雅疏证》一种图书,《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撰。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官至直隶永定河道,嘉庆十五年(1810)罢职后于京城居家著述。其子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官至工部尚书,谥文简。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清代乾嘉道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