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古籍清理核实成果项目,是在全院开展的古籍清理工作,共18家古籍收藏单位参加并完成了这项工作,在此基础上,为了系统总结全院古籍清理核实项目的成果,有效记录我院珍贵古籍的相关信息,服务于下一步基于这批宝贵学术资源的科研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古籍清理核实项目小组拟将全院古籍清理核实工作成果以内部资料形式整理成册存
本书精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3000余部,按经、史、子、集、类丛顺序,著录书名、著者、版本、版式、存卷、钤印等多项信息,著录信息丰富,全面展现该馆古籍善本收藏情况,将是利用、研究该馆善本馆藏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精选上海图书馆藏宋刻善本60种,按照刊刻地点分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区。每种善本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版(包括原刻与修版),根据版式特点、字体风格、文本异同、避讳、文献记载判定版本时代、考订版本源流、区别版次印次差异,并揭示递藏经过等等。本次出版,是在2010年版基础上的修订,吸收了最新的版本鉴定成
本书是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目录的汇总,搜集、整理各类藏文古籍文献书目13000余条,包括敦煌、拉卜楞寺、武威等地收藏的藏文文献,以及近些年在甘肃民间发掘的古藏文苯教文献等。该书以文献的收藏地为框架,对每部文献的名称、作者、页码、创作年代、版本、文献完整度等做了详细的考证和记录。另外,敦煌藏文文献和甘肃民间收藏的苯教文献主
本书系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21945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几千年来,历代巴蜀学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后人不仅对此进行系统搜集和整理,而且还将他们的著作编成目录加以著录,从中全面反映历代巴蜀学人的著述及其存佚等情况。早在明代,著名学者曹学佺即在《蜀中广记》中编有《蜀著作目录》,这是巴蜀最早的专门有关本地学人的著作目录,自此以后,有关巴蜀著作目录高达二十余种,还不包括巴蜀地方志
域外汉籍的研究是近年学术热点,现有必要整理域外汉籍的相关书目,方便学者研究使用。本辑收录《东方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録》(附《书名通检》《人名通检》)、《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汉籍简目》与《尊经阁文库汉籍分类目録》三种。东方文化学院,1928年10月成立,属外务省,于东京、京都分设两研究所,以“研究及普及‘支那’文化”爲
本书收录《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与《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两种。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41年,最初专门研究中国的地方志和民俗,后扩大成研究亚洲各国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有汉籍17.7万余册,其中多为古珍本和善本。静嘉堂文库,是日本收藏日文古籍的专门图书馆。中国清末藏书家陆心源去世后,其皕宋楼所藏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彝文珍稀善本集成”丛书是对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彝族文献进行整理,选取其中内容比较独特的卷本,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进行高保真扫描后影印,尽可能的还原古籍本色。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这些珍贵的彝族文献记载了我国彝族古代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