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家族文书”第三辑书稿资料来源于周正庆教授学术团队及宁德市各县博物馆系统近年在闽东地区新发现的具有鲜明家族化特点的民间文献,本辑次收入约2400余件各式契约、族谱等类文献,依文献发现地、类型等的不同,分编为福安卷(一、二)、屏南卷(一、二)、闽东珍稀文书卷共五册影印出版。
《中国博物馆全书第一辑》(全10册)以其清晰合理的框架结构和规范统一的格式,为读者提供了卓越的阅读体验。每馆独立成册的设计既保证了整体性的连贯,又便于读者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阅读。书中的图片和文字布局整洁美观,语言专业且富有生动性,既准确传达了文物知识,又让阅读过程充满趣味。这套书集艺术欣赏、知识普及和历史文化研究于一体,
《瓜饭楼外集》计15卷,主要收录冯其庸先生为研究学术问题所搜集的有关历史文物、文献和作实地调查时所拍摄的历史遗迹和史料照片,及冯先生所收藏的珍贵文物(战国至明清)、名家翰墨、师友信札、近现代名家篆刻,以及作者几十年创作的书画作品等,是冯先生在文章以外的另一类学术与艺术的综合,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本书为《瓜饭楼
本书首先收集从1958年到2023年的所有董酒产品,并介绍董酒厂各个时期的主流产品和文化系列酒,并请专业画家根据我们对1963年-1966年湘江牌董酒的分析,绘制了一幅写实的湘江牌董酒的图样。本书对“振业时期”的优质高度董香型产品(那时期振业董酒厂生产的大量的浓香型董酒被本书放弃)也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此外,乘着现在较容
本书是一部图录题解,主要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出版机构为应对反动当局查禁而秘密出版的伪装本革命文献,也介绍了少量清末民初革命党人出版的伪装本。全书分3章。第一章介绍伪装本革命文献的定义、类别、伪装艺术、价值、保存现状、学界研究情况等。第二章主要介绍国家图书馆藏100多种伪装本革命文献,考察版本
中国邮票自1878年问世以来,发行的种类数以万计,喜爱集邮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虽然燕肥环瘦,各有所爱,但其中有一个品种却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集邮人梦寐以求的对象,百余年来更是传奇不断,被公认为“华邮之王”,它就是大清邮政1897年发行的《红印花小一元》邮票。中外集邮人对它的研究旷日持久,相关的文章车载斗量,被誉为集邮界的“
《亚洲学术杂志》,英文名为“TheJournalofTheAsiaticLearningSociety”,1921年8月创刊于上海,由孙德谦负责编辑,上海亚洲学术研究会印行,该刊作为学术类刊物,所刊文章在文体上多为研究论文,具体包括“论说”“专著”“文苑”“本会纪事”和“译稿”等栏目,《亚洲学术杂志》作为亚洲学术研究会
《天津商报画刊》于民国十九年(1930)七月创刊,创刊号第1卷第1期(1930年7月6日)名《天津商报图画周刊》,第1卷第13期(1930年)改名《天津商报图画半周刊》,第2卷第31期(1931年)改名为《天津商报画刊》,第18卷第27期(1936年)又改名为《天津商报每日画刊》,到第23卷第7期复改回《天津商报画刊》
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
本书分五大部分,分别介绍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又称冬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成立与发展的传奇故事、收藏的历史沿革、建筑的风格特色等等。另外,根据不同的博物馆偏重和藏品,作者还会以艺术流派、时代风格、地域特色等不同的主题与藏品对照,同时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艺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