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注》广收博采,据统计,共征引古今三十五家之注。相较于以义理思想阐释为核心的《论语精义》,《论语集注》更重视解读经文本意。三十五家注中,包含汉魏以至唐宋各家之说。在各注家及注文的选取上,朱嘉真正做到了摒弃门户之见,博采兼收,凡善皆存;而对原注的去取留存,及各家注文编列次序,亦有其独特的考虑方式。《论语集注》是朱集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
中华经典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上起殷周之际,下迄明清近代,其数量之浩繁、思想之深邃、内容之广博,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也堪称璀璨夺目、无与伦比。《中华国学百部经典》精选我国历代以来,治国、治家、治己的百种传世经典。本套书收录《浮生六记》《容斋随笔》《荀子》《三国志》《尔雅》《孝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国学经典,从
本书系继明代《两苏经解》之后,苏洵、苏轼、苏辙传世经解著作及其不同版本的整理汇刊,旨在为三苏文化、北宋蜀学、宋代经学研究提供最全面完整的历史文献。除专书外,本书还辑出了三苏合集、文集中的“经说”卷帙,作为“三苏经说”之部,以便与经解相互参证,以见苏氏蜀学贯通儒道的成就及特色。
《孔子圣迹图》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最早一部连环画。《孔子圣迹图》的问世,经历了一个渐次完整又日趋成熟的过程。其构图精练,造型完美,生动传神,不但反映了孔子的伟大思想,而且能使世人知晓至圣先师的善德懿行、人文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对孔子的崇仰之意。收录了明代以来刊刻的各具特色的《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师,其思想与智慧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尊孔、纪念孔子的方式、行为数不胜数。《孔子圣迹图》即为其中之一。《孔子圣迹图汇编图录》汇集多方公藏机构与私人藏家所收《圣迹图》,吸收与孔子相关的石刻拓片、木板画以及其他形式的画作、稀见典籍,以书影+文字说明的方式,
本书是《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一部分,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对《论语》的注释,其注释以程氏之学为主,兼采时人之说,承袭、增损改易汉唐古注,通经以求理。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又称四子书,由朱熹推为儒家经典之经典,为历代儒学子首要研习之书。《稀见历代四书文献丛编》是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周春健教授主编,收录宋元明清时期对“四书”研究、笺疏、增释、订补、校注等方面的文献三十六种,包括宋吴真子《四书集成》、元萧镒《四书待问》、明季本《四书私存》、清傅以渐《贞固斋四
本书为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的精选版的一种。在《儒典》215种底本的基础上,根据读者需求量大、市场流传少、版本品相精良的标准,选取能够集中体现儒学发展脉络、文献价值高的底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附释音毛诗注疏》《礼记》《春秋左传正义》《四书章句集注》等6种),单独影印出版,更大程度地方便广大读者翻阅、赠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