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录的孔子言行语录,是中国历史上儒家的重要典籍。本书选择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版本价值的《论语》著述,影印出版。其中,如《论语》的注本,选择了反映汉魏古注和宋代《四书》学的特点的何晏《论语集解》、朱熹《论语集注》;《论语》的义疏,选择了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宋邢昺《论语注疏解经》和清刘宝楠
《中国当代哲学史史料·文献选编》是中国当代哲学史(19492009)丛书的第四卷,共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为195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的九次重大论争(讨论),九次论争所选的文献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这些重大讨论的历史过程;二是对于这些讨论的评析;三是与这些讨论相关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横向是指与海外思
本套书收录了博古先生所翻译的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主要有《共产党宣言》《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国家与革命》《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这些图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材料,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
郑玄是集今古文经之大成的经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遍注群经,统一经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郑玄全集》收录了郑玄的四部传世著作(《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和全部辑佚著作(包括十三经、论文、纬书等)。传世著作以武英殿《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辑佚著作以袁钧《郑氏佚书》为主,
本书为雕版刷印,旨在传承和保护雕版印刷这一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凝聚着中国造纸术、摹拓术、雕刻术、制墨术等优秀传统工艺,是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瑰宝,更是人类文明凝结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民族文化气息,需要中华民族一代代人努力保护和传承下去。本书旨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
古籍影印汇编。《日知录》三十二卷,六十万字,涵括经学、史学、文学、边疆、地理、小学、校勘诸多领域,荟萃顾炎武一生学术精华,开清代考据学先河的重要著作。本书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收录《日知录》的五个重要版本,分别为康熙三十四年遂初堂刊本、乾隆经义斋刻本、乾隆五十八年重刻本、乾隆六十年新刻本、道光十二年锦江书院重刻本。所收刻本
本书收集民国时期有关孔教会的各种资料,以便学者从第一手资料中研究孔教会的历史过程。孔教会是民国初年提倡尊孔读经而建立的社会团体,至1937年9月改名为孔学会,并逐渐衰微,终至于消亡。孔教会在民国前期的社会中影响巨大。
《四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自元代开始,《四书》在各民族中间广泛流传,尤其在清朝的民族大融合背景下,《四书》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汉、蒙、满文化的进一步交汇交融。嘎拉桑翻译,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木刻本满蒙汉合璧《御制翻译四书》是内容最完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族文字古籍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