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刻彩印西厢记图》,闵齐伋编。他首次将饾版套印的技术运用于《西厢记》版画的印制,出版了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杰作。该图册系据《西厢记》20出的中心剧情绘刻而成,每一出作图一幅,加上册首莺莺像,共计21幅。其版画既继承徽派传统,又有所创新,人物表情更加丰富、细腻,人物衣着更趋写实,人物姿态更多变化。图画构思新颖奇
郑振铎于1931年、1934年出版《清人杂剧初集》《清人杂剧二集》,收录清初善本或孤本的杂剧,每集收录杂剧40种。原拟随后继续出版三、四、五集,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郑振铎在《清人杂剧二集》末尾放上了拟定的《清人杂剧三集》的目录。此次按照《清人杂剧三集》的目录搜集了底本,并与初集、二集合起来编为《清人杂剧百廿种》供戏曲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小戏·湖南卷·花鼓戏分卷
本书共收录达斡尔族乌钦长、短篇148篇,它原汁原味保留了乌钦的本真风貌,在加注国际音标基础上,进行汉语译文。为了便于读者全面翔实了解乌钦艺术,本书一并收录了乌钦现状调查报告、乌钦音乐曲谱凡例、乌钦传承人口述史和专家学者们研究乌钦的重要成果。
1945—1949年东北解放区文学大系 戏剧卷
本书由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朱恒夫主编。自上个世纪中叶转换成电影、电视剧作品后,《红楼梦》在更大的接受群体中传播。尽管这些改编作品源于《红楼梦》,但又不同于原著,不但在思想上打上了改编之时的时代烙印,在艺术上亦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它们与《红楼梦》相伴而行,是中国文艺史上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红
《会校会注会评西厢记》,搜集明清两代《西厢记》刊本34种(明刊31种,清刊3种),正文会校(以凌濛初本为底本校核异文),折后会注(折后有注本,包括音注共十种),文中会评(眉评,夹评,旁评,折后总评,四种形式)。清刊本多是金圣叹本,明刊中的槃薖硕人本,因改动大,不入会校,附录书末。各刊本之序跋,也附录书后。
本书故事取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作品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进行描写,塑造出了张生、崔莺莺、红娘等经典形象,赞美了青年男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
本套丛书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组织整理的献礼书,选取建党百年百部优秀剧作汇集而成,分非戏曲类和戏曲类两大部分,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戏剧艺术门类。
本书为影印繁体,收录了《宝剑记》《鸣凤记》《高唐梦》《桃花人面》《红线女》《昆仑奴》《春波影》《香囊怨》《易水寒》《曲江春》《樱桃园》《相思谱》《逍遥游》等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此期的杂剧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写文人愤懑不平的抒情剧、嘲弄世态人情的讽刺剧、歌颂以情反理的爱情剧成为剧坛主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