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宗旨,故其内容偏于政治军事史,其中贤君昏主、忠臣奸佞、政治兴亡、人事进退、军事成败,“兴邦之远略,善俗之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本书选用的底本是上海图书馆藏南宋绍兴间(一一三一至一一六三)淮南东路转运司刊本《史记》,旧题蜀大字本《史记》。存三十卷。有莫友芝、康有为等人识语。正文十六册,另附题跋一册。钤有“吴宽”“韩世能印”“郁松年印”“杨守敬印”诸印。此本是宋刻原版,“初印精湛,无一补版”,在诸多
这是系统介绍中国文明的普及性读物。本系列图书从绵延五千年的中国文明长河中,遴选100个代表中国文明成就的话题,以小而精确的视角切入中华文明,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流变,并配有准确、精美且风格独特的插图辅助说明,图文并茂。这些话题覆盖面极广,从天文地理,到文学艺术,再到风土民情,包罗万象,全面地展示了中
历代“敬惜字纸”专题资料汇编。本书将历代“敬惜字纸”相关专题资料加以搜集影印,如《惜字集要》《惜字要言》《惜字启蒙》《林屋山民惜字偶言》等,其中有孤本多种,并以合理的体例整理成书。“敬惜字纸”是中华文明优良传统,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具有守护文明、传承文明的功能。该文化现象体现了多重文化元素的融合共生,是中国古代社
“六艺”为“文武之道古籍丛书”的1种。古籍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载体。推进古籍保护、整理、利用工作,对厘清中华文化脉络、传承宝贵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文武之道古籍丛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量
“文人五雅”为“文武之道古籍丛书”的1种。古籍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载体。推进古籍保护、整理、利用工作,对厘清中华文化脉络、传承宝贵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文武之道古籍丛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〇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续资治通鉴》取材宏博,考证谨严,编排合理,总引资料达三百余种,纠正
本书是继三家注后对《史记》的大规模整理与研究,对文本注释和史事考辨有集大成之功,成果斐然。但其在资料蒐集、文字训诂、底本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便针对其不足而撰。水泽利忠是日本著名汉学家,他以《史记会注考证》为底本,对《史记》正文及三家注进行了缜密的比勘和校订。该书补充大量《会注考证》没有采用的校
因为黎虎先生的论著众多,发表或出版的时间跨度长,不同时期的论文、著作的引文注释格式差异大,其中还有一些是黎虎先生早年的读书札记,故整理起来难度颇大。同时,由于黎虎先生逝世事出突然,而收集、整理其论著的时间又比较仓促,故其中难免有所遗漏。经过与黎虎先生家属沟通商议,最后决定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黎虎先生论著结集整理为十二卷本
本书内容:南宋乾道七年建安蔡梦弼东塾刻本《史记》,收录于《中华再造善本》。旧藏杨以增海源阁,《楹书隅录》著录之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卷四十三缺,配光绪七年杨保彝影宋抄本。书内有“建溪蔡梦弼傅卿校刻梓于东塾”牌记,目录后有“三峰樵隐蔡梦弼傅卿校正”一行,其他卷后尚有蔡梦弼刻书题记多处,有季振宜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