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唐姚思廉撰,记载南朝梁自武帝天监元年(502)至敬帝太平二年(557)共的56年历史。全书共五十六卷,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 《今注本二十四史·梁书》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上,对原书职
《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是一部在中、日、韩等汉字文化圈中影响极其广泛的史学经典著作,对东亚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历代关于《三国志》的相关考辨、研究著作也极为可观,是《三国志》研究的基础性典籍。本书主要收录历代对《三国志》校注、考论、考订、评议的传世古籍。遴选收录中国古代及近代关于《三国志》考论、考订类文献共26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
南北史合注共一百九十一卷(明)李清撰。这是一部史学名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与纪要》被称为清初三大奇书。顾炎武,顾祖禹所纂上述两书,流传很广,并有二顾合刻,今又有标点本传世。而此书在清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时原定收录,所以撰有提要,乾隆五十二年(1787)发现著者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68卷》中有违碍言论。遂选
《宋书》,南朝梁沈约撰,记载南朝宋自宋武帝永初元年(420)至顺帝昇明三年(479)共60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宋书》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上,对原书职官、名物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记载自汉末至晋初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上,对原书职官、名物、地理、典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载南朝齐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共23年的历史。全书原为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包含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南齐书》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
《北史》,唐李延寿撰,记载自北魏登国元年(386)至隋义宁二年(618)共233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卷,包括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北史》选取存世最佳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
明代万历时期杭州夷白堂刊行的《三国志演义》是《三国志演义》众多版本中的一种,此为孤本,原书藏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全书二十四卷,但现只存卷二、四到十一、十四到二十四。夷白堂本属于二十四卷系统,在版本上接近周曰校版本。此版本此前从未公布,只有零星学者到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查阅过,此次得到庆应义塾大学的授权,我们将这一版
本书记述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史事和史迹,因六朝皆以建康为都城,故称《建康实录》。本书不仅简述六朝历史,尤其注重建康及其附近山川、城池、宫苑、官署、宅第、佛寺的记叙,详及地理位置、建置沿革、兴衰变化诸端。作者广征博引,除了正史数据之外,更引用唐代初年以前五十余种书籍,其中包含三十余种佚书,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