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为《钟敬文全集》(共16卷,全30册)之“民俗学卷”。本全集首次出版“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的全部著作,包括钟先生作为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学科开山泰斗的系统理论和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代表作,作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诗人、作家、散文家和多学科领域大学者的创作与著述,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和
明清祀孔文献辑刊(全52册)
《仪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时代有关社会习俗和礼制的资料总汇,对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生活极具价值。清嘉庆张敦仁刻《仪礼注疏》被公认为《仪礼》经注疏合刊本系统中的*善之本。该书实为顾千里取宋刻《仪礼经注》及宋刻《仪礼疏》重编而成。
本书为《仪礼郑注》的句读。分九卷,内容包括:士冠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燕礼、大射仪、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等。
《国学礼乐录》·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清朝李周望、谢履忠同撰。周望字渭湄,蔚州人。康熙丁丑进士。履忠字方山,昆明人。康熙癸未进士。是编乃周望官祭酒、履忠官司业时所辑。自孔子世系,及先贤先儒列传,列朝祀典,礼乐图谱,并石鼓潘迪音训,而以祭酒、司业题名终焉。所列颇多疏漏,如祀典中既载晋泰始七年皇太子讲经释奠,而元康三
本书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涵盖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夏金元、明清、民国八个重要历史时期,每卷紧密围绕该时期的丧葬观念、丧葬制度、丧葬习俗、丧葬设施、丧葬用品等中心议题,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殡葬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而客观的研究和阐释,重点探讨了殡葬史的相关层面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的“变”
《礼记注疏》,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原郑注二十卷,孔疏七十卷,南宋绍兴初年合刻并为六十三卷,附唐陆德明音义。《礼记》自郑注单,大行于世,颖达取之以为疏。其在《礼记正义·序》中,自述其修此书,乃以治礼之皇侃、熊安生二家为本,\"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补焉。必取文证详悉,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撮其机要\"。取二家之
《大同释义》是吕思勉先生的一部名著,初名《中国社会变迁史》,是用文言撰写的,完稿於一九三三年暑假前,原是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讲授『中国社会发展史』时的讲稿。吕先生自谓是一个空想的大同主义者,他服膺孔子的大同学说,遂用孔子的学说来阐释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吕先生自言「天赋之愚,笃於自信』,想把自己的『一得之见』芹曝於全社会;
书名:中华民俗大观 作者:王丽娜主编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16年1月出版 册数开本:全6册16开精装 ISBN9787512019522 定价1580元
《禮記》鄭注版本以南宋撫州本爲最善,有《古逸叢書三編》影印本。越刊八行本之經注文本可與此媲美,而遠勝於余仁仲本、岳本以下諸本。《禮記正義》版本以南宋刊單疏本最屬珍貴,收錄於《四部叢刊三編》,而僅存八卷。越刊八行本之版本價值僅次於單疏,且具備全書七十卷。可見如今學者欲研習《禮記》鄭注,閱讀《禮記正義》,當以越刊八行本爲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