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堂法帖》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书法精华之作的辑汇。此帖为元延祐五年(1318年)十一月顾信摹勒,茅绍之、吴世昌镌刻。此帖遴选赵书皆为佳品,摹刻俱精。 此贴原石在明正德、嘉靖年间出土时已残缺,未见元拓本存世。此本为明代张寰旧藏明拓本,一函两册,册页装,墨芯高二十九·八厘米,宽十六至十八厘米不等。上卷首开为赵孟頫为顾
世上任何文字无论如何书写,都无法称其为真正的书法,更无法成就书法艺术之美。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书法的历史很悠远,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铭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汉字,也是中国最古的书法作品。金文书法带有美化装饰的倾向,体现了整肃端庄的标准美。后来的秦
《房山四十二经拓片(套装上下册)》收录了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兜率寺大雄宝殿后壁上冯保所书的《四十二章经》,有很好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及文物价值。《房山四十二经拓片(套装上下册)》在收录房山《四十二章经》拓片的基础上,用现行简体字和标点符号校点了房山《四十二章经》的碑文。该碑刻上的经文为明代书法家冯保所书,并且由明人刘效祖作跋
《永乐琴书集成(一函十二册)》底本藏在台北故宫,是个孤本。查阜西先生编《古琴集成》时因为找不到底本没有收入。《永乐琴书集成(一函十二册)》是成书于明永乐年间,是一本集大成的古琴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为大陆首次出版。
骊靬和平柱楹联作品集(上下)(精)
《敬胜斋法帖(套装1-4册)》是乾隆二十年摹刻的乾隆皇帝御笔丛帖,全帙四十卷,卷一至卷四为御制文,卷五至卷十二为乾隆御制诗,卷十三至卷二十为乾隆手书经书及古人诗文,卷二十一至四十卷为乾隆临摹古人书法之作。流行于世者甚少,境内只有较少量丛帖传世。中国书店自海外购得此帖,为宫内所藏旧物,内府亮墨精拓,黄绫夹板经折装。我社为
《飞鸿堂印谱》是汪启淑精心辑录家藏古铜印以及当时一百数十家印人篆刻而成。此谱共分四集,每集一函,一函四册,每册收两卷,每页录二印至四印,附注释文。收录每印皆经汪氏与诸同好虚心商榷,方始奏,故编辑印谱时间前后约有三十余年。是书成于1776年,共收录印数约为三
《麋研斋印存》(重辑本),王禔篆,方节庵、吴朴、江成之监拓,宣和印社一九四三年刊行。编者选取王禔所刻闲章近两百方,辑成四册。每方印都附有边款。原书版框高十四点九公分,宽九点二公分。今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底本原大彩色影印。
书法大百科(全12册)
《御书佛经三种(套装共3册)》汇聚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御笔抄写的佛经,包括:康熙帝《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雍正帝《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乾隆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