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玉之美”和“礼之玉”两大主题单元。“玉之美”从玉器的艺术特点出发,具象呈现西周玉器的绚烂色彩、多变造型和华丽纹饰;“礼之玉”从玉器的功能制度出发,分类叙述西周玉礼制度的前代继承、用玉创新和材质延展。本书为晋侯墓地出土玉器在近年来的首次高清图录,团队赴实地拍摄的每件文物图像皆以焦点堆栈成像,对器物进行科学与艺术
本书是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办展览的图录,展品来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和自得堂,共收录展品80件(套),包括罐、碗、盘、壶、梅瓶、杯等品类,既有发掘出土品,也有传世品,相同或相近的器物,两相对照,直观、客观,令人印象深刻。时代自明洪武至清宣统。所有展品经江建新(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郭学雷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你是谁——特立独行的古蜀文明、你从哪里来——多元文化碰撞下的蜀文化、你去了哪里——蜀文化汇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玉器卷》全书5万字,精选图片300余幅,在宏观简要地概括论述楚域玉器艺术风格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演化过程的同时,立足于艺术史,解读具有代表性的楚玉器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漆器卷》全书5万字,精选图片400余幅,宏观简要地概括论述楚漆器艺术风格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同时,立足于艺术史,具体而细致地讨论有代表性的漆器艺术作品,为楚漆器艺术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视野和参考素材。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青铜器卷》全书4万字,精选图片300余幅,青铜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青铜艺术脱胎于商周青铜艺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了长江流域各族传统青铜文化的因子,加上充足的矿产资源,使得楚国青铜器具有数量多、种类繁、品质高的特点。
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种。内收吴云金石学著作刻本、稿本多种。有《两罂轩题跋》《两罂轩彝器图释》《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虢季子白盘释文》《盘亭小录》《汉建安弩机》《汉东海庙碑残字》《惠山听松石床题字》《二百兰亭斋鉴藏书画录》等。吴云为清代最著名的金石学家,其所藏多稀见未传之本。此次汇编影印数种,皆学界未见之本,翘首以盼
《珠玑琳琅一陕西历史博物馆金文集录》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300件商、周、秦、汉有铭文青铜器,其铭文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等,是研究商、周、秦、汉等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中国文字从商周大篆到秦汉小篆、隶书嬗变的绝好资料。本书资料翔实,图片高清精美,将每件青铜器的铭文拓片、铭文照片和器物图像三位一体著录,便于
《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是北石窟寺全面调查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在对全部窟龛进行描述记录的同时,辅以窟龛平面、立面图及大量整体和局部照片,并收录1949年后历年的调查记录,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为今后北方石窟造像的断代和相关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书是在2013年原版基础上的修订,补充了当
本项目以图录形式呈现一百余件金器藏品,其中绝大部分是明清时期金银器中的精品。这些器物都出自民间,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器型有酒器、食器、茶器、装饰器、簪钗、扁方头饰等,纹饰有花卉、草虫、翎毛、走兽、人物等,时代特色、地域风格、生活气息都相当的鲜明浓厚,既继承了传统风格,又受到外来艺术及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作者从器物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