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丛刊五编》是继大型古籍丛书《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四编)之后编订的续编丛书。全书共160种,精装190册,收录宋刊本1种,元刊本5种,元刊明修本2种,元稿本1种,明刻本47种,明铜活字本32种,明抄本10种,明代影元抄本1种,后金刻本1种,清代刻本29种,清代抄本17种,清代影宋抄本6种,清代影元抄本1种
《丛帖综录》一书是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全书300万字,包含七个部分:1、丛帖年表;2、单帖(子目)、作者、丛帖表;3、作者、单帖、丛帖表;4、同帖异名表;5、异帖同名表;6、作者索引(拼音、笔画);7、单帖索引(拼音、笔画),著者将南唐至近代近500种丛帖依照镌刻年代一一排列,并配有“书家—单帖—丛帖”和“单帖—
本辑所选取的即是在民国时期有关“国学”“国粹”“国故”的资料,及在书名中未带有“国学”“国粹”等字眼,但又与民国时期国学密切相关的书籍,这些著作有利于了解民国时人所认识的国学、厘清近代国学发展的脉络,对了解近代学术史发展大有裨益。
张寿镛是近代爱国教育家、藏书家,在旧学术传统中,对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广有涉猎,才识恢弘,身处忧危仍殚精著述,积极救国。有鉴于此,现收集整理有关张寿镛的文献,汇为一编,影印出版,本编涉及儒学、乡献、史学、财经、诗词等领域,希望能为有关研究提供积极的助益。
莫友芝(18111871),贵州独山人,是晚清著名学者,西南巨儒,他在版本目录学、文字学、史学、金石学、农学、诗词文、楹联、古籍批校、书法、治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又与曾国藩、丁日昌、张之洞等众多晚清大僚和文人有过来往与交流,一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作品。 《莫友芝全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继《郑珍全集》(2012年版
1829年刊刻完成的《清经解》囊括了从清初到乾嘉时期众多知名学者的所有重要著作,内容涉及经学、小学、史地、算学、金石等诸多方面,以经学为主。1886年,王先谦又仿照《清经解》的体例,将乾嘉以后以及《清经解》遗漏的经学及相关著作汇集刊刻成《清经解续编》。两书合璧,清代学术之精华几乎被囊括其中。不过,《清经解》及《续编》也
本书系南京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古籍86000余部,凡1912年以前的写本、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本目录后附书名笔画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本书系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共计三册九卷,即卷803-806、10110-10112、19865-19866,韵目分别为二支、二纸、一屋,内容涉及诗话、诗文、竹名等。本次为原大仿真影印出版,版式、行款、用料、装帧等全部仿照嘉靖副本。
本书收录民国时期有关“国学”著作近百种。近代以来,对“国学”讨论是民国学术界的一大热点,产生了大量的文章及著作。第一辑所选取的即是在民国时期有关“国学”“国粹”“国故”的著作,这些著作有利于了解民国时人所认识的国学、厘清近代国学发展的脉络,对了解近代学术史发展大有裨益。
本丛刊收录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公私古籍目录33种,均为存世罕见的稿抄本,既有藏书家的私家目录也有一些重要的专题性书目。其价值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选书目保存了非常难得的资料,如:《三十有三万卷书堂目录》,孔广镛原藏,为伍冠林根据聂崇一存本手抄校录朱丝栏本。第二,收入多部学者名家的书目,它们各具特色,如《石莲闇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