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涪州志》十二卷影印本,对涪陵地区的历史文化做了详尽介绍。
《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二十七卷,由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刘湘主修,王鉴清监修、施纪云总纂。该书为民国十七年(1928)重庆都邮街公司铅印本。《涪陵县续修涪州志》除刊载旧志原载外,还对不少门类有所增补,较旧志更加详尽。
本书为清同治九年(一八七〇)刻本《重修涪州志》十六卷首一卷附《典礼备要》八卷影印本,对涪陵灿烂悠久的文明做了辑录。清吕绍衣主修,王应元、傅炳墀总纂,同治九年(1870)刻本。此志为同治年间重修,全书约26万字,在之前涪州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同治年间涪陵的大事及人文等,如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石达开部渡乌江、围困涪州
本书为清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刻本《涪州志》十二卷影印本,对涪陵灿烂悠久的文明做了辑录。 该志依《乾隆涪州志》增补并续纂嘉庆、道光数十年间事而成,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涪州州署刻。志中就有对涪陵榨菜的文字记载。本书据原貌影印制成线装二函十册,是仿真方志影印收藏的。
《涪乘启新》又名《涪州小学乡土地理》,三卷。邹宪章主修,贺守典、熊鸿谟等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本。《涪乘启新》是在当时学堂改章、科举已废的背景下为初等小学堂编写的一本乡土志蒙学教材。《涪乘启新》分地理、政治、风俗3门98课。虽然每门都较为简洁,但总体来说,就是一本简洁、适合大众阅读的地方志书。本次按照原貌影
本书共九十八卷,内容囊括星野、方舆、国纪、藩封、田土、户口、方产、建置、秩官、贡赋、徭役、兵防、水利、学校、风俗、选举等。
本书共一百七十二卷,分为舆地、建置、经政、学校、武备、祥异、艺文、金石、职官、人物十志,记录了湖北地区从商周时期直至清末的山川地理形势变迁、行政建置变迁、经济社会、风俗人情、文化教育、历史人物等各方面的历史。
本志分星野、舆图、沿革、疆域、山川、关隘、城池、户口、田赋、水利、学校、军政、祀典、世纪、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乡贤、人物、忠臣、孝子、义士、烈女、风俗、古迹等类目。
为《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之一种。包括《正德淮安府志》《天启淮安府志》《乾隆山阳县志》《乾隆山阳志遗》《咸丰清河县志》《康熙安东县志》等36种县志,共计30册。主要记述了历代淮安府、州、县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等各方面的详细资料。
太仓地方旧志影印。本书为记述刘河一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地方旧志。刘河镇,今作浏河镇,位于江苏省太仓市东部。此志共分发源、水利、创始、形势、盛衰、人物、古迹、节孝、街巷、灾异、土产、俗谈、奇事、宦迹十四类。刘河镇因刘河之屡开屡塞,历经盛衰,故金氏特裒辑历代史料,编为本书。金端表热心地方水利,故本书对刘河的淤塞、疏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