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影印。本书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精选了历代正史中“循吏”或“良吏”传,以及徐有功、陆贽、包拯、海瑞、陆陇其、张伯行、于成龙等诸多著名清廉官员的单独传记。另外,因《册府元龟》宪官部、铨选部、牧守部、令长部汇集了大量廉政人物史料,本编也一并收入,力求撷英荟萃,史料准确、内容丰富。古代朝廷或史家为廉洁奉公的官员们树碑立传,使
该书完成于1921年,共四百卷。体例除《清文献通考》原有的田赋、钱币等二十六门外,增加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门,共三十门;各门子目亦多有所更定,如《征榷考》增加厘金、洋药,《国用考》增加银行、海运,《选举考》增加貲选,《学校考》增加书院、图书、学堂,《王礼考》增加归政、训政、亲政、典学,《兵考》增加陆军、海军、长江水
《续通志》,纪传体通史,六百四十卷,清嵇璜等奉敕编撰,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3)。《续通志》接续郑樵《通志》,体例与《通志》相同,包括本纪、后妃传、略和列传四个部分,共有本纪七十卷、后妃传十卷、略一百卷、列传四百六十卷。与《通志》不同的是,《续通志》没有世家和年谱,但增列后妃传。本纪、后妃传和列传的记事时间起于唐初,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民生援建、产业援建、智力援助、市县对口支援、援藏人物,记述江苏对口支援新疆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成果。本书在充分占有中国大陆及港台的馆藏档案文献集,及域外文献特别是日本及欧美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晚清以降历经北洋政权、国民政府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个历史阶段的禁毒历史。作者把禁毒的历史置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是一部史料翔实、体系完备的中国禁毒史研究的最新代
《清朝文献通考》是记载清前期典制沿革的政书。原称《皇朝文献通考》,乾隆帝敕编。本书原系《续文献通考》一部分。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敕以清朝独立成编,以嵇璜、刘墉等为总裁官。后经纪昀等校订,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书。有清武英殿本、光绪间浙江书局本、《万有文库》二集“十通”本等。《清朝文献通考》300卷,共分2
本书由龚延明教授主编,刘海峰、陈维昭担任学术顾问,收录张文达藏清代职官史料20余种,大部分为未刊资料。包括同官录、职官题名录和缙绅录三大类,时间跨度自乾隆十九年至宣统三年。同官录有关中、中州、广东、河东四地同官录。职官题名录包括《拔贡授职官职录》《内阁汉票签中书舍人题名》《同文馆题名录》《捐纳官阶品级则例》等。缙绅录是
本书是国家文物局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的文物考古成果展。"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十年间,中国考古以开放合作、兼容并蓄的方式西越昆仑、南跨重洋,为国际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注入新的力量,在新时代展现了文化交流互鉴的丝路精神。中国考古工作者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与哈萨克斯坦、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等20余个
本书收录《天津特别市市政府市政公报》《天津市政府公报》《天津特别市政府公报》三种,时间跨度从1928-1947年,涵盖国民政府时期及天津沦陷日伪政权时期及重回国民政府时期,内容上包括各个时期天津政府发布的各类政令、统计资料、法制资料,系统反映了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变迁,是研究天津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京津冀
本书全面搜集有关女性社会生活方面的史料近一百六十种,举凡社会习俗、生活起居、人物传记、稀见规范等均予收录,以专题排序,以期反映古代女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医学著作中妇科类不再收录,文学著作类主要以描述女性社会生活文献著述为主。收入大量女性专题稀见文献如《侍儿小名录》《名媛韵事》《明制女官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