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创刊于1907年1月,停刊于1908年,属古籍丛编刊物,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在当时国粹派主张“复兴古学”,宣传国学,提倡国粹口号下创办的。它与《国粹学报》一脉相承,宣扬了国粹主义,使国粹主义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学术思潮。它侧重于刊载前人的诗文,而较少发表时人的论文,对保存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做出了很大的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选本和姊妹篇,专供乾隆皇帝御览,选目精当,考订精善,校对严谨,制作精益求精,错讹极少;辑中图书多来自官藏、宫藏及《永乐大典》等,其中珍本、孤本、善本众多,汇集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精华,可谓是传统文化的一次大结集,是研究中国文化、探索中华文明的重要文献资料。《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成后誊抄
本书收录了有史以来在廊坊域内古代著名文人的个人别集,如西晋张华、元代李士瞻、明代苏志皋、清代陈仪等,共收书60种,分30册。廊坊地处京津之间,历史文化悠久。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廊坊的历史文化研究一直不是很充分。近些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廊坊地区处于京津冀前沿地带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选题的出版对于厘清京
清代以前,巴蜀学人汇编成果主要体现在将不同作者诗文总集加以汇编。如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辑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词集《花间集》,明杨慎纂辑《全蜀艺文志》,明杜应芳、胡承诏续纂《补续全蜀艺文志》,张沆辑《国朝蜀诗略》、孙桐生辑《国朝全蜀诗钞》等。到了清代,著名学者绵州李调元及其后继者将清乾隆及其以前两百余种巴蜀学人著述编入《函海
《巴蜀珍本丛书集成》将清代以来巴蜀学人所编丛书以及宋以来巴蜀学人个人著作集加以整理和出版,为学术界进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文献资料。第十三辑收入《蔓园丛书》《怡兰堂丛书》《止园丛书》。
本书是民国时期惟一整套而纯粹的国学学术著作。无锡国专在办学过程中,曾将教授的讲义陆续出版,“专供本校学生参考之用,校外概不发售”。自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抗战南迁,共计出版十六种。
本书为万卷楼国学经典(修订版)丛书的礼盒套装,含《道德经》《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山海经》《了凡四训》《纳兰词》《人间词话》《豪放词》《婉约词》《菜根谭》《小窗幽记》《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精华本》《孔子家语颜氏家训》《乐府诗集》《梦溪笔谈》等30册图书。
五代僧人可洪撰写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以收集佛典疑难俗字为主的佛教音义类书,也是研究汉文佛典文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分上、中、下篇。上篇主要内容包括:《随函录》同形字研究、《随函录》类化字研究、《随函录》常用俗字形体演变研究等。中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考释了1500
本书搜集先秦至民国时期与永昌地区有关的及本地区各方人士的典籍文献,内容涉及数千年来与这一地区相关的政区沿革、历史事件、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物产资源、内外交道、民族关系等方面,分为诗录、文录、纪载和列传四类进行编排。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稿抄本丛刊续编》一书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45种有重要价值的稿抄本文献汇编成书,包括稿本20种,抄本25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是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珍稀稿抄本文献的继续开发。本书所选录的稿抄本大多数都未曾付梓刻印,除北师大图书馆外,亦未见有其他公私机构收藏,且多名家批校,递藏有绪,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