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清道光五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咸丰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即投江前一日)近三十年间之日记,间或有中断。此次日记稿共十四册:《归舟安稳录》一册,《北征纪行》二册,无题名一册,《楚北旬宣录》五册,《归田录》五册。分别记述:1.道光五年十月二十六日至是年十二月三十日、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一至是年八月二十九日事;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七日至
本书汇集了侯仁之在燕京大学期间(包括寄居天津期间)的笔记手稿档案,反映了一位20世纪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工作历程。
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清代杭州学者沈廷芳的著作稿本,搜罗历史上浙江人物资料,编排而成。原书24册,篇幅浩大,搜罗齐备,是研究浙江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此书向未刊刻,仅有此一稿本传世,更可宝之。今藏上海图书馆。此书经陈鱣、孙星衍等收藏,全书天头有卢文弨按语(据鉴别,非卢文弨手迹),或为誊录卢文弨之校勘意见。全书体例严谨,
本书为蔡锷的年谱长编性之作。在体例上虽也依年月日纪事,但又异于一般年谱著作。首先,辑录文献不限于蔡锷本人,而力所能及地兼顾了与其史事有关的同代人之作。其次,为便于读者了解局部事件的始末,以及其他互为联系的问题,采用了专题性的时、空相结合的集中反映方式。再次,为免内容失真,所辑文献一律原文照录,并不采用由编著者以现代语言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
本项目拟从上海图书馆的独家珍藏中,选取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往来信札,整理汇编,按原貌影印,并编制相应的细目索引,再请有关专家撰写研究、导读文字,使这些长期深藏未刊、不易获读的珍稀史料,成为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史研究的难得资料,从而为推进相关领域的各项研究,奠定系统坚实的史料基础,
《元稹研究文集·新编元稹年谱》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项目。全书以年为序,以元稹诗文之编年成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当时国家时政大事,以翔实的文献资料,考证元稹一生的生平行事、诗文编年、政治活动、交游唱和,勾勒元稹生平的方方面面,同时对元稹研究的同行们留下的诸多错误进行纠谬,纠正古人、近人、今人对元稹的误解,还原元稹的
本书收录上海图书馆藏《孙毓修亲友手札》稿本,部分为孙氏信稿,其余均为亲友来信,基本上分类分人装订。内有商务印书馆张元济、高梦旦等馆事信札,有藏书家缪荃孙、盛宣怀、傅增湘等有关借书、印书讨论等。商务馆事涉及孙氏参与辑印《四部丛刊》《涵芬楼秘籍》等古籍,以及涵芬楼购书等内容。
光绪二十年(1894)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影响中日两国历史、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也是晚清政治史的一道分水岭。由翁同龢本人保留下来的《倭韩新事》《倭韩近事》则是反映甲午战争期间朝野动态和内幕的珍贵资料。 《倭韩新事》收录张荫桓、李鸿藻、孙毓汶、孙家鼐、许应骙等人的73封信函,尤其以张荫桓的书信为多;《倭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