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的精选版的一种。在《儒典》215种底本的基础上,根据读者需求量大、市场流传少、版本品相精良的标准,选取能够集中体现儒学发展脉络、文献价值高的底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附释音毛诗注疏》《礼记》《春秋左传正义》《四书章句集注》等6种),单独影印出版,更大程度地方便广大读者翻阅、赠藏、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
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圉寇”,战国郑人。据《汉书·古今人表》,列子在韩景侯、魏武侯之间。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认为,列子生卒年份当为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375年,先于庄子,故多为《庄子》所称引。 列子确有其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载《列子》八篇,并自注:“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但今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因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当时稷下学宫的主要思想家田骈已于齐襄王时故去,齐国需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子因此三次出任祭酒一职。后齐国有人诋毁荀子,于是便前往楚国,被春申君任命做了兰陵(今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县令。春申君去世后,荀子被免职,在兰陵(今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儒藏?经部》是儒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史部、论部一起共同构成儒学文献大厦。《儒藏?经部》汇集以经书为主体的经注、经解和经说系列,基本是儒家“经学”成就的汇编,分为元典(儒经白文的重要版本)、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含周礼、仪礼、礼记及总论)、春秋(含春秋经、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总论)、孝经、四书(含大学、中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