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新诗期刊是现代历史上公开出版的发表中国新诗的专门性的期刊杂志。发表于新诗期刊与报纸副刊上的新诗作品在文献学的意义上属于“初刊文本”,往往能够展示新诗创作最初面世之际的原始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国现代新诗期刊集成》对1919—1949年间出版的新诗期刊进行影印出版,通过多方的搜集补配,收录了如《北风诗刊》
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汉之司马相如、扬雄,唐之李、杜,宋之三苏,明之杨慎,清之“绵州三李”,耀眼璀璨。巴蜀诗歌一脉相承,与辉煌的诗歌创作相对应的是愈渐成熟的诗学著作,从汉代开始,巴蜀文人就颇为重视诗学评论,诗学文献更是层出不穷,这些诗学文献最初散见于文人们的别集中,后来,更有专门创作诗学著作者,宋有王灼之《碧
本书精选了30首不同词牌的宋词,并讲解这些词牌的来龙去脉,展现了古典汉语言文字蕴含的音律之美。同时,书中根据词的发展(从五代到北宋至南宋)讲述了两宋时期文人的思想流变,见证了宋朝历史的发展脉络。本书通过宋词来看待中国历史,对于广大读者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乾隆御定石经》是乾隆皇帝下旨以金坛贡生蒋衡耗时十二年手书的“十三经”为底本,历时三年刊刻完工的,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孔子博物馆藏《乾隆御卸定石经》初拓本为嘉庆元年(1796)太上皇帝乾隆御赐给七十三代袭封衍圣公孔庆镕的,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套初拓本。它真实反映了石经刊刻
此书为邱菽园笔记著作,凡十二卷,丘逢甲等名家为之序。以诗话为主,多采近代闽、粤及旅居南洋之华人诗作、诗论及诗事。内容丰富,有关文人活动之史料颇多。本书之续编《挥麈拾遗》(六卷,1901年版)已收入“同文书库?厦门文献系列”第二辑出版。邱菽园(1874—1941),名炜萲,号菽园,福建海澄新垵(今厦门海沧)人。清举人。著
本书在前贤和今人的基础上,以竭泽而渔的态度,全面搜集与水浒有关的各类戏曲形式和版本,包括杂剧、传奇、折子戏、子弟书和快书等,计129种,参校众本,从而为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提供一种收录较全、可读性强、方便比较研究的水浒戏曲文献的汇编集成。
本书精选整理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缪钺、钱仲联、余冠英、林庚、程千帆、任中敏、詹安泰十位诗词研究大家的经典文章;同时,每一论著均由编选者撰写万字精彩导读,介绍该名家的生平、诗词研究历程、贡献、特点等,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读者从中既可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深层次地品味诗词之美,也可揣摩诗词创作、鉴赏的方法。
本书针对《诗经》毛传、郑笺和朱熹等人的字、词、章句之误,利用甲骨金文、方言方音、古今名物等古文字、音韵、方言知识,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经书互证的方法对《诗经》进行考释,纠正了战国秦汉以来后人对《诗经》的错解和附会。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小说评点或称之为批点、批评、评批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大特色,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清乾嘉始,由于《聊斋志异》的广泛流传,引起了当时社会上文人学士的重视,参与评点者人数众多,但按其评点数目和质量来看,评点范围较广、理论价
本项目根据新昌县档案馆、傅斯年图书馆藏的清代民国艺人抄本进行校订整理,共收入调腔剧目72个,既包括《北西厢》《汉宫秋》等古剧、古本,又有与明清文人传奇相类但不见著录或同名异实的清代民间传奇戏(时戏)36个,并附《调腔剧目丛考》《调腔曲牌分类详解》等研究成果。本项目既可为杂剧、南戏研究提供信实材料,又披露了诸多可与绍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