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此前《甘肃通志集成》及《甘肃府县旧志全编》之《兰州卷》《天水卷》《庆阳卷》《河西卷》《白银定西平凉卷》《临夏甘南陇南卷》之外,明清以及近代甘肃地区的府志、厅志、县志、古迹志、乡土志数十种,其中包括《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万历庄浪汇纪》《狄道县志》《静宁州志》等十分罕见而重要的志书。本书是对甘肃传统地方志的补遗
本丛书以时间为轴线,以文献典籍为依据,系统梳理研究山东黄河文化的源流和传承脉络,从文本到作品实现高度融合。分为上、下两册,即古代篇(文化传承篇)和现当代篇(文化创新篇),约20万字,550幅图。古代篇精选沿黄九省(自治区)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历代精品画作250件左右,体现黄河文脉孕育的灿烂文化成果;现当代篇精选新中国成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即古代篇(文化传承篇)和现当代篇(文化创新篇),约25万字,500幅图。以时间为坐标,以文献典籍为依据,系统梳理研究山东黄河文化的源流和传承脉络,从文本到作品实现高度融合。古代篇精选沿黄九省(自治区)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历代精品书作200件左右,体现黄河文脉孕育的灿烂文化成果;现当代篇精选新中国成立
本书为古籍文献选辑和点校著作,是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历史文献中的重庆”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点校和辑录的对象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和集部以及《清史稿》、《新定九域志》、《舆地纪胜》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此类文献中涉及重庆的相关史料进行了分类、点校和系统的整理。
本书为古籍文献选辑和点校著作,是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历史文献中的重庆”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点校和辑录的对象为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和史部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此类文献中涉及重庆的相关史料进行了分类、点校和系统的整理。
《昌邑文献集成》是一部关于昌邑区域历史、文化、文学、武术、民俗、县志、方志、家谱等方面的典籍集成。这部文献集成包括了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了昌邑区域诸多学术领域的学者、家族等传世典籍,对于发掘昌邑地区历史文化厚重底蕴和赓续文脉传承具有重要出版价值和文献史料价值。
本书辑录的档案文件,都逐一翻译成汉文,原则上保持原书的编排秩序,每一册分满文本和汉译本,将满文本与汉译本对照,方便专家学者们的使用和研究。本书的时间跨度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闰九月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清代新疆地区的职官、军务、民政、司法等十六个方面,是十分珍贵的档案史料。
《(光绪)上虞县志校续》五十卷,首末各一卷,书前扉页牌记为“光绪戊戌(1898)孟夏开雕次年仲夏成书”。书前有储家藻序、徐致靖序,又有凡例、县图等。卷一为方舆图、营建图,卷二为沿革表,卷三为职官表,卷四为选举表,卷五至卷十九为列传,卷二十至卷二十九为舆地志,卷三十至卷三十二为食货志志,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五为建置志,卷三十
《儋州旧志》(全四册),包含明代(万历)年《儋州志(万历)》清代(康熙)年《儋州志(康熙)》和民国《儋县志(民国上册)》《儋县志(民国下册)》四册内容。作为早期的儋州地方志书,在留存儋州历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儋州志(万历)》于明代万历年间由曾邦泰等纂修而成,是儋州现存的第一部志书,本次整理重印,以书目文献出版社《
密云位于北京东北部,自古以来地瘠民贫,但是此处山关险要,拱卫京师,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清朝建立以来,密云成为皇帝去关外狩猎、祭祖、避暑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密云县一直具有良好的修志传统,此前有万历、康熙、雍正三朝都修有县志。但自雍正元年(1723)修志以来,直到光绪七年(1881)一百五十多年间无志。《【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