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巴蜀优秀文化,加强四川历代方志的抢救保护工作,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2009年开展了全省旧志普查工作,摸清了现存从明代到民国的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土志、图志的保存状况。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启动了《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的影印出版
《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收录稀见方志14种,其中,河南省方志13种、陕西省方志1种,这些方志,如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影抄本《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河南通志》、清咸丰年间(1851—1861)稿本《相国寺志略》、清同治年间(1862—1874)稿本《祥符县采访初稿》等,多为孤本,弥足珍
鉴于西藏旧方志的重要性,我们扩大了蒐集范围,借用前人编纂史志的变通办法,将准方志、修志基本资料等列入收录范围。根据方志体例首重舆地资料的特点,将调查资料、交通地理资料一并收录,以补西藏旧方志不足。
本次影印的西藏旧方志,是建国以来首次系统、全面整理,从版本上讲有稿本、抄本,也有刻本或印本,真正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最为原始的文献资料。
〔元〕于钦纂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元地方志,四册六卷。所叙以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般阳、济南三路为主,并附述古代曾为齐邑的高唐、禹城、长清、聊城、东阿、临邑等县。内容分沿革、分野、山川、郡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八门。作者齐人,又官齐地,见闻较确,叙述简赅,为地方志中的善本。清代四库馆臣称其“援据
《沙头里志》系曹炜于顺治17年(1660)首创。是书共十卷,摭拾采谘,精详悉备。系统记载了太仓封域、风土、物产、营建、水利、选举、职官、人物、艺文、祥异等方面的社会史实。至乾隆间,因时势变迁,陆松龄广采众说,加以增订。立目略异于曹志。地所记域兼及穿山、戚浦,并于曹志记事后有疑问者,均加按语,予以考证,颇见谨严。
明代万历年间所修的一部镇江地区的方志。全书36卷图1卷,下设郡邑志、山川志、户口志、赋役志、官守志、士品志、文翰志、杂志等大类。各大类下又分设建置沿革、盐钞、均徭等细目。此书收罗宏富,内容极为丰富,是研究明代镇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资料。
旧志影印。28卷,卷1叙县,卷2叙山,卷3叙户、叙赋、叙兵、叙俗,卷4叙产、叙灾、叙宅(园)、叙墓,卷5叙学,卷6叙神,卷7叙官,卷8叙科,卷9叙仕、叙武、叙恩,卷10~16叙族,卷17叙闺,卷18叙艺、叙二氏(释、道);卷19~20叙诗,卷21~27叙文,卷28叙遗。前有龚立本《序》、佚名《题识》。旧志《序》10,儒
本书将民国十二年《重修芮城县志》和清光绪丙戌年《永济县志》摘录结合起来,集成一部反映今芮城县境的完整内容的旧志影印出版,便于人们对芮城的了解和认识,利于芮城的读志、传志、用志,更好地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政、教化作用。
《海虞文征》一书是由邵松年根据自己所收藏的江苏常熟地区先贤著述编辑而成,该书是较为有名的地方文献总集,具有一定的文献参考资料价值。该书的流传不广,较为珍贵。现据常熟图书馆所藏清光绪鸿文书局石印本印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