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就儒学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儒学与当代政治和国际关系,儒学与当代文化和不同文明的对话,儒学与当代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儒学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儒学在世界各地的研究、教育、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论语集说》为宋蔡节所做《论语》集注本,十卷。南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湖州頖宫刻本。此本前镌有文学掾姜文龙于淳祐六年丙午所写的一篇短跋,称:“晦庵先生尝语门人曰:‘看《集注》熟了,更看《集义》,方始无疑。’又曰:‘不看《集义》,终是不浃洽。’永嘉蔡先生《集说》之作,自《集义》中来,本之明道、伊川二先生,参以晦庵《
宋刻周易本义-[一函四册]
御制周易-武英殿刻仿宋相台本-[一函三册]
书中正文补充最多,也是异文和附录最繁的,颇具版本价值。在新辑补的一百四十四条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庄子言论,如“生为傜役,死为休息”“生则重于天下”“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小巫见大巫”“叶公好龙”等,他们大部分可以明确依据古籍的记载,称引或辩驳其是否能引在庄子名下。由是观之,《庄子集》新补的内容不仅将引起世人
《论语》为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书中有关于孔子仪态举止的描写,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
《景宋蜀本孔子家语(套装共四册)》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故事的先秦文献,流轉數百年之後,由十二世孫孔安國重编,四十四篇。孔序云:《孔子家語》者,皆當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諮訪、交相對問言語者,既而諸弟子各自記其所問焉,與《論語》、《孝經》并時,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别出為《論語》,其餘則都集錄,名之曰《孔子
"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
本书力图将《老子》一书用通俗浅明的现代语言进行深入透彻的读解,并从现实应用的角度,结合古今中外详实的事例,以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老子》中的微言大义提供一定的帮助。
书是对历代《管子》各版本的一次汇辑。通过对历代《管子》各版本的广搜博取、择精取优,本书选录了十四种稀见、重要的版本。这十四种版本不仅直观地呈现了《管子》的各版本形态,同时,也清晰地勾勒了《管子》一书的流传脉络。所收版本中既有很高版本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管子》研究者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